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长安道的词语解释
长安道的意思
拼音:cháng ān dào    注音:ㄔㄤˊ ㄢ ㄉㄠˋ
使用场景
长安道常用于形容传递消息或信息的途径,可以用于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比如在工作中,可以说某个渠道是长安道,表示这个渠道能够迅速传递信息。在社交媒体时代,可以说网络是现代的长安道,表示通过网络传递消息的快速和广泛。
例句
1. 网络是现代的长安道,让信息传递更加快捷。2. 他的微信朋友圈是他的长安道,通过这个渠道他传递了很多重要消息。
基本含义
指传递信息、消息的渠道或途径。
基本解释

汉 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 长安 道上的景象和客子的感受,故名。 南朝 陈后主 、 徐陵 和 唐 代 韦应物 、 白居易 等均写有此曲。句式长短错落不一。参阅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唐朝长安的历史和文化,了解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还可以学习其他与传递信息相关的成语,如“口耳相传”、“纸上谈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书是知识的长安道。2. 初中生:手机是现代人的长安道,通过手机能够迅速传递信息。3. 高中生: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长安道,能够传递各种重要信息。4. 大学生:社交媒体成为年轻人交流的长安道,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分享生活和思想。5. 成年人:邮件是商务沟通的长安道,能够迅速传递商业信息。
故事起源
长安是唐朝的首都,当时是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长安道的典故最早出自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长安道》诗中:“长安道上草芊芊,行人要断肠。”这首诗描绘了长安道上行人匆匆而过的情景,表达了长安道作为传递消息的重要道路。
记忆技巧
可以将长安道与传递信息的渠道联系起来。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古代的长安道上,看到人们匆匆而过,象征着消息传递的快速。也可以把长安道与现代的网络联系起来,想象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递的场景。
词语结构
主语+是+长安道
详细解释
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首都,道在这里指的是道路。长安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枢纽。长安道比喻传递消息的渠道或途径。
(0)
诗文中出现“长安道”的诗词

长安道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0)

沁园春·其三寄辛稼轩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

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机明神鉴,未必能诗。

常衮何如,羊公聊尔,千骑东方侯会稽。

中原事,纵匈奴未灭,毕竟男儿。平生出处天知。

算整顿乾坤终有时。

问湖南宾客,侵寻老矣,江西户口,流落何之。

尽日楼台,四边屏幛,目断江山魂欲飞。

长安道,奈世无刘表,王粲畴依。

(0)

插田歌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儜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

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

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

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0)

观胡人吹笛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0)

上田待制诗

日落长安道,大野渺荒荒。

吁嗟秦皇帝,安得不富强。

山大地脉厚,小民十尺长。

耕田破万顷,一稔粟柱梁。

少年事游侠,皆可荷弩枪。

勇力不自骄,颇能啖乾粮。

天意此有谓,故使连西羌。

古人遭边患,累累斗两刚。

方今正似此,猛士强如狼。

跨马负弓矢,走不择涧冈。

脱甲森不顾,袒裼搏敌场。

嗟彼谁治此,踧踧不敢当。

当之负重责,无成不朝王。

田侯本儒生,武略今洸洸。

右手握麈尾,指麾据胡床。

郡国远浩浩,边鄙有积仓。

秦境古何在,秦人多战伤。

此事久不报,此时将何偿。

得此报天子,为侯歌之章。

(0)

还都

平生薄名宦,所愿得早休。

奔走三十年,镜中霜鬓秋。

归踏长安道,恍然皆旧游。

处处见题名,始惊岁月遒。

西湖隔城门,放浪输白鸥。

当时见种柳,已足系巨舟。

挂冠当自决,安用从人谋。

勿以有限身,常供无尽愁。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