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度 荆 门 望 楚 唐 /陈 子 昂 遥 遥 去 巫 峡 。望 望 下 章 台 。巴 国 山 川 尽 。荆 门 烟 雾 开 。城 分 苍 夜 外 。树 断 白 云 隈 。今 日 狂 歌 客 。谁 知 入 楚 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荆门(jīng mén)的意思:指被监禁在荆门之地,无法自由行动。
狂歌(kuáng gē)的意思:形容心情激动,情感澎湃,欢乐不已。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望望(wàng wàng)的意思:望望是一个表示观望、等待的词语,常用于描述某人在等待或观察某种情况的发展。
巫峡(wū xiá)的意思:指险峻的峡谷或山路。
烟雾(yān wù)的意思:指事物表面的迷惑或虚幻现象。
遥遥(yáo yáo)的意思:非常远。
野外(yě wài)的意思:指在户外、田野或野外进行活动或工作。
章台(zhāng tái)的意思:指官衙或朝廷的聚集地,也用来比喻政权或权力中心。
- 注释
- 遥遥:形容距离远。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
一称大峡。
西起四川省巫山县大溪,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
因巫山得名。
两岸绝壁,船行极险。
望望:瞻望貌;依恋貌。
章台:即章华台。
春秋时楚国离宫。
巴国:周姬姓国,子爵,封于巴,即今四川巴县。
汉末刘璋又更永宁名巴郡,固陵名巴东,安汉名巴西,总称三巴。
烟雾:泛指烟、气、云、雾等。
隈:山水尽头或曲深处。
“白云隈”,即天尽头。
狂歌客:春秋时期楚国人陆通,字接舆,是位隐士,平时“躬耕以食”,佯狂避世不仕。
孔子来到楚国,他唱着“凤兮”之歌讥讽孔子,所以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
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
- 翻译
- 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巫峡,一再瞻望着走下章华台。
过尽了巴国的山山水水,荆门在濛濛烟雾中敞开。
城邑分布在苍茫田野外,树林苍翠茂密,一望无际。
今天我这狂傲的行客,谁知竟会走进这楚天中来。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遥望巫峡和章台时的心境。开篇“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两句通过反复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风景的向往与关注。接下来,“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描述了诗人所处位置,巴国之地的山川已尽,而荆门一带则是烟雾缭绕,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这两句景象鲜明,城池与荒野相接处,呈现出一种边际之境。而树木被白云遮断,更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意境。最后,“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则是诗人自述,他如同一位狂放的歌者,在今日踏入了楚地,却不知这旅程将如何展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远方的向往和自身处境的感慨,表达了一种超越常人视野、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状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楚州城
望中白处日争明,个是淮河冻作冰。
此去中原三里许,一条玉带界天横。
送赵吉州判院器之移利路提刑
赵侯迈往隆准孙,未年五十专三城。
千里秋豪无遁情,两眼洞照如秋鹰。
何须奋髯走百吏,棠阴昼寂清如水。
年年州人吃贱米,侲子踏歌冻黎喜。
去冬苦暖未有梅,使君一笑梅花开。
夜吹平地一尺雪,留下丰年今岁回。
使星移照天西去,白鹭青原遮不住。
即随丹诏归握兰,遂持紫橐甘泉班。
和余处恭尚书清凉寺劝农
石城诸峰入天半,曾随骑吹经行遍。
梅花换岁初不惊,惊报行春再出城。
官甑晨炊云子玉,兵厨夜压秦淮绿。
尚书亲饷老农夫,塞道夫须兼独速。
劝农文字不怪奇,知道尚书愁我饥。
有如山农出南溪,老稚随观韩退之。
叟携群稚稚扶叟,一生祗识茅柴酒。
尚书赐酒谁得尝,瓦盆满引无升斗。
今年好风来自东,五风十雨尧日同。
尚书归去作相公,当寄丰年书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