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王十朋之手,名为《句》。诗中蕴含着对杜陵(杜甫)未能亲临成都、结草堂的遗憾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杜甫才华与成就的敬仰。
“杜陵应恨未曾识”,这里的“杜陵”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而“未曾识”则表达了一种遗憾,即杜甫未能亲自到访成都,体验并创作出更多以成都为背景的诗歌。杜甫一生颠沛流离,虽多次游历各地,但成都并未成为他生活或创作的重要地点之一。因此,诗人在这里借杜甫之口,表达了对未能亲临成都这一文化重镇的遗憾。
“空向成都结草堂”,这句则是对杜甫的一种想象性描述。诗人设想如果杜甫真的来到成都,并在那里定居,或许会建造一座草堂,以此作为创作的避风港。然而,这只是假设,现实中的杜甫并未实现这一愿望。通过这一设想,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杜甫的敬意,也寄托了自己对于成都这一文化宝地的向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想象的手法,既展现了对杜甫的深切怀念,也表达了对成都这一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在有限的字数内,诗人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人物、地点与个人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消寒九集陶社诗人合庆八百岁公宴纪事十四首·其七
追想创始时,丙寅乃设社。
朝政伤不纲,遗贤都在野。
江上诸名流,奔轮扶大雅。
小园集鸾凤,时见众仙下。
或颀而长兮,有愿而秀者。
杞梓与楩楠,众材集广厦。
金锡暨铜铁,陶镕归大冶。
荏苒几春秋,消寒与消夏。
消寒九集陶社诗人合庆八百岁公宴纪事十四首·其一
癸酉春正月,二十有二日。
陶社萃同人,消寒第八集。
河间两章君,珠联与璧合。
一届知命年,大衍数不忒。
一尚青春时,志学进而立。
五秩与三旬,合之寿八十。
公宴假消寒,琳琅赋佳什。
酣嬉至淋漓,觞咏各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