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祫祭陪祀四首·其三》
《祫祭陪祀四首·其三》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首辟华夷出会清,重贻镐雒配于京。

开天远驾王德继序新昭二祖名。

指掌犹求烝禘说,闻声兼得武韶情。

小臣夙夜思公在,为赋时周叶大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会(chū huì)的意思:指两个人或两件事情相遇、相遇的机会。

大明(dà míng)的意思:指光明、公开、显露之意。

二祖(èr zǔ)的意思:指祖先的第二代,也可以指某个领域或行业的第二代人才。

华夷(huá yí)的意思:指中国与外国的对比。华指中国,夷指外国。

继序(jì xù)的意思:继续前进,接续顺序。

开天(kāi tiān)的意思:指创始、开创天地之事物,也可指开创一项事业或事物。

夙夜(sù yè)的意思:指早晚,形容时间长久,不分昼夜。

王德(wáng dé)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闻声(wén shēng)的意思:指听到声音或消息后,立即做出反应或行动。

小臣(xiǎo chén)的意思:指官员的低级职位或地位较低的人。

远驾(yuǎn jià)的意思:远离家乡出行。

指掌(zhǐ zhǎng)的意思:指掌意为指手掌,表示非常熟悉或了解。形容对某个事物或领域非常了解,掌握得很好。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祫祭陪祀四首(其三)》。诗中描绘了祭祀活动的宏大场面和深远意义,展现了对古代帝王功德的崇敬与追忆。

首句“首辟华夷出会清”,开篇即以“华夷”并提,寓意祭祀活动不仅凝聚了华夏民族的精神,也包容了四方异族的参与,体现了和谐共融的文化理念。接着,“重贻镐雒配于京”则进一步强调了祭祀地点的重要性,镐京和雒邑作为古代的重要都城,其地位象征着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

“开天远驾千王德,继序新昭二祖名”两句,将祭祀活动上升到历史与文化的高度,通过“开天”、“千王”、“二祖”等词汇,表达了对先贤圣德的颂扬与追念,同时也暗示了祭祀活动对于后世道德风尚的引领作用。

“指掌犹求烝禘说,闻声兼得武韶情”则从仪式细节入手,描绘了祭祀过程中的庄严肃穆与音乐之美,通过“烝禘”、“武韶”等古代祭祀音乐的名称,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小臣夙夜思公在,为赋时周叶大明”表达了诗人对祭祀活动的深切感悟与敬仰之情,以及自己作为“小臣”的谦逊态度,同时以“时周叶大明”寄托了对盛世的向往与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历史、文化、道德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历史韵味。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幽兴

雨后梅花无复在,老来酒盏顿成疏。

身如海燕不逢社,家似瓜牛仅有庐。

短发垂肩懒中散,深居谢客病相如。

从今何以消长日,剩种芭蕉学草书。

(0)

南堂杂兴八首·其八

北连大泽惊秋早,东限连林觉晓迟。

数箸药苗留客话,一炉松火约僧棋。

人间扫迹虽堪笑,物外论心颇自奇。

有恨未偿犹绝叹,青城交旧待多时。

(0)

雨夜排闷二首·其二

村巷时时雨,江城夜夜砧。

沉忧羁客梦,孤愤远臣心。

身病常须药,囊空未赎琴。

明朝镜中发,饱受雪霜侵。

(0)

雨中过东村

小雨空濛物象奇,偶扶藤杖过东陂。

垫巾风度人争看,蜡屐年光我自悲。

穷鬼有灵挥不去,死魔多力到无期。

归来笑向应门说,且了浮生一首诗。

(0)

雨中出门闲望有作

急雨初来已泻檐,清香欲散更穿帘。

年开九秩尚不死,坐对一编殊未餍。

人笑黠痴俱得半,自怜贫病每相兼。

说梅古谓能蠲渴,戏出街头望酒帘。

(0)

居室甚隘而藏书颇富率终日不出户二首·其一

掩关小室动经旬,蠹简如山伴此身。

百亿须弥藏粒芥,大千经卷寓微尘。

危机已过犹惊顾,恶梦初回一欠伸。

此段神通君会否,听风听雪待新春。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