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其十二》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其十二》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昔公调鼎实,指顾九庙尊。

郡国士马于今开塞垣。

谁能起公死,为国北门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门(běi mén)的意思:指离开或逃离。

调鼎(tiáo dǐng)的意思:指调整权力、地位或职务。

鼎实(dǐng shí)的意思:形容事物稳定、坚固,不可动摇。

公调(gōng diào)的意思:公调是指公正地调查、调解或调查研究。它强调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九庙(jiǔ miào)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丑陋不堪。

郡国(jùn guó)的意思:指地方政权或地方政权的首脑。

开塞(kāi sāi)的意思:解除阻塞,打通堵塞的道路或通道。

塞垣(sāi yuán)的意思:指边塞的城垣,比喻国家边疆的防线或边境线。

士马(shì mǎ)的意思:指军队中的士兵和马匹,也泛指军队。

为国(wèi guó)的意思:为了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指顾(zhǐ gù)的意思:指望、依靠。

翻译
从前他调和国家大事,指挥若定如同祭祀九庙的祭酒。
各郡国的财富充实,战马众多,如今边境开放,不再封闭。
谁能唤醒他从死亡中归来,为国家守卫北方边疆。
注释
昔:从前。
公:他(指代某位有威望的人物)。
调鼎实:调和国家大事。
指顾:指挥若定。
九庙尊:祭祀九庙的祭酒(比喻国家的重要职位)。
郡国:各郡国。
富士马:财富充实,战马众多。
于今:如今。
开塞垣:边境开放。
谁能:谁能。
起公死:唤醒他从死亡中归来。
为国:为国家。
守北门:守卫北方边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其十二)》。诗中,诗人以历史典故为背景,表达了对某位曾在国家危难之际担当重任的官员的敬仰之情。"昔公调鼎实"暗示了这位官员曾负责国家的重要事务,"指顾九庙尊"则描绘他决策时的威严和对国家神庙的尊重。"郡国富士马,于今开塞垣"描述了在那位官员的治理下,国家疆域得以拓展,物资丰富。

最后两句"谁能起公死,为国守北门"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已故官员的怀念,希望有人能继承他的遗志,像他一样挺身而出,守护国家的北部边疆。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忠诚与英勇的赞美。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偕苏玄山念吾叔侄景山经佐昆玉集山房对菊

携尊娱永夜,促席傍花移。

香送金飙转,英含月露垂。

竹林推并美,玉树总堪奇。

际此凌霜候,同著傲雪姿。

(0)

答五羊梁存吾区白斋诗笺遂和原韵·其一

千里同心岂偶然,琴诗应许我随肩。

情如白雪宜三弄,眼见青山又几篇。

明月精神无梦扰,浮萍身世任风牵。

何时茅屋烟霞里,磨剑归来趁壮年。

(0)

白云洞

西樵胜迹朝元洞,万丈丹梯紫翠连。

濯雨飞虹淩白日,干云孤剑插青天。

灵姬玉瑟秋仍响,仙客龙宫夜不眠。

五百年来应有会,石门金简向谁传。

(0)

夜坐有怀仰川并寄二弟

灵洲祖席重离群,秉烛狂歌酒半醺。

天地还谁知此意,江山嗤我负斯文。

怀君梦绕三江月,忆弟情依五岭云。

南首北驰无限意,岸梅汀柳共欣欣。

(0)

五仙台

兹邱临远海,崇观郁崔嵬。

列仙渺何许,五石明翠苔。

药圃敞瑶阁,灵液小池回。

参差朱户转,出没雉云开。

檀栾荫修竹,阛阓净蒿莱。

琪花不待插,玄酒宁停杯。

祠灶乏灵悟,入海非仙才。

风飙起飞藿,市井无尘埃。

鸡鸣曙钟歇,朱曦散九垓。

锵锵运镳郓,霞思良徘徊。

(0)

秋江钓叟约陈道襄侍御

单骑遥从朔漠归,扁舟还泊子陵矶。

谁能勇退辞湍水,尔独披蓑捲赐衣。

鸥梦不惊雏凤翥,雁扬翻羡海鲈肥。

扣舷不用歌醒醉,春酒长江任息机。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