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庐山》
《过庐山》全文
元 / 李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斜阳淡淡依依立马边客去迟。

昼锦已成蝼蚁梦,夜台应愧鹡鸰诗。

薄荐豆粥传法蒲扇桃笙有贱时。

千载孝标裙帔恨,凭谁笺示故人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边客(biān kè)的意思:指在边境地区的客人,也用来形容不稳定的局势或处境。

传法(chuán fǎ)的意思:传授法律、教育、技艺等知识和技能。

淡淡(dàn dàn)的意思:形容某物或某种情感的程度不深,轻微或微弱。

豆粥(dòu zhōu)的意思:指简单、朴素的生活或饮食。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立马(lì mǎ)的意思:立即、马上

蝼蚁(lóu yǐ)的意思:指微不足道、无足轻重的人或事物。

蒲扇(pú shàn)的意思:蒲扇是指用蒲草编织的扇子,用来解暑或遮挡阳光。成语中的蒲扇比喻人的言行举止,意味着虚有其表、虚伪做作。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裙帔(qún pèi)的意思:指女子的裙子。

桃笙(táo shēng)的意思:形容人的声音柔和悦耳,如同桃花的香气。

无传(wú chuán)的意思:没有传闻或消息传递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夜台(yè tái)的意思:夜晚的台阶,比喻权力高层的行为或决策。

蚁梦(yǐ mèng)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不值一提。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昼锦(zhòu jǐn)的意思:昼锦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白天色彩鲜艳、美丽绚烂的景象。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李涧的《过庐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庐山的追思与感慨。首句“斜阳淡淡柳依依”,以夕阳与柳树的静美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立马桥边客去迟”一句,通过旅人驻足桥头、迟迟不愿离去的情景,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留恋与不舍。

“昼锦已成蝼蚁梦,夜台应愧鹡鸰诗。”这两句运用了典故和比喻,将庐山的繁华与衰败、生前与死后进行了对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其中,“昼锦”借指昔日的辉煌,“蝼蚁梦”则喻指短暂的荣华,“夜台”代表死亡之地,“鹡鸰诗”可能是指表达兄弟之情的诗歌,此处或暗含对庐山美景的怀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薄荐豆粥无传法,蒲扇桃笙有贱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物(豆粥、蒲扇、桃笙)来反映生活的平凡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豆粥虽简陋,却无法传承某种法度;蒲扇和桃笙虽为生活所需,但也有其被忽视或贬低的时候,这些都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炎凉。

最后,“千载孝标裙帔恨,凭谁笺示故人知。”这两句表达了对千载流传的孝道精神的遗憾,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裙帔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女性的服饰,与孝道相关联,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怀念与惋惜。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希望有人能传达这份情感,让故人知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传统美德的怀念,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李涧
朝代:宋

猜你喜欢

东安城陈太保祠陈璘像赞

将军磊落出人群,历尽疆场百战身。

天子正开麟阁待,勿言臣鬓已垂银。

解甲归来贼垒空,凯歌旌散酒旗风。

主恩未报身还在,血战谁论第一功。

(0)

秋怀·其十一

丘壑偏宜隐者居,萧疏短发映清渠。

从来裘马饶攀桂,不道山林笑学竽。

花覆残棋人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茫茫归路在何处,空有西风锁敝庐。

(0)

十六夜过李邑生赏铁树灯

馋灯开夕宴,弱水得奇株。

错比三花树,还添五夜珠。

骊光悬似昼,鲛泪到应枯。

但莫将如意,酣来击唾壶。

(0)

挽王虎贲

野火春烧万木空,茫茫泉路哭英雄。

三千肤发干戈里,一代君臣草莽中。

天命否来无妙算,将军亡后有威风。

滔滔远逝厓门水,今古东流恨未穷。

(0)

恻恻吟·其六十五

消愁比苑寻芳日,忽忆东洲恨别时。

病眼怯看花带露,依稀清泪湿胭脂。

(0)

登彭峒绝顶

绝顶登临日渐曛,僧归林外触烟氛。

千峰低揖如迎客,一寺高标半宿云。

海障晴霞光濯锦,树来倦鸟影成群。

山灵许我尘喧避,不断泉声饱听闻。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