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孔子问礼图》
《孔子问礼图》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却莱辨夷夏,隳郈肃君臣

丘岂生知者,聃非绝灭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kǒngwèn
sòng / liúzhuāng

quèláibiànxiàhuīhòujūnchén

qiūshēngzhīzhědānfēijuémièré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绝灭(jué miè)的意思:彻底消亡,完全灭绝

君臣(jūn chén)的意思: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表示君主与臣子应该互相尊重、忠诚。

生知(shēng zhī)的意思:指通过实际经验和学习,获得知识和智慧。

夷夏(yí xià)的意思:指较为贫穷、落后的地方。

知者(zhī zhě)的意思:知识渊博的人,通常指有见识、智慧和学问的人。

注释
却莱:古代地区名,指华夏与蛮夷的分界线。
夷夏:古代对中原文化和周边部族的称呼,夷指蛮夷,夏指华夏。
隳郈:古地名,在今山东曲阜附近,此处代指鲁国宫廷。
肃:庄重严肃。
丘岂:丘明,即孔子,这里以其姓丘和疑问语气表示。
生知者:生而知之的人,形容天赋极高。
聃:老子,姓李名聃,道家学派创始人。
绝灭人:彻底消失的人,这里指老子虽去世但其思想影响深远。
翻译
他分辨华夏与蛮夷,隳郈之地君臣庄重严肃。
丘明并非生来就智慧,老子并非彻底消失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孔子问礼图》。从诗的内容来看,是在描绘孔子询问有关礼节的图像,反映了古人对传统文化和礼仪之重视。

“却莱辨夷夏”中,“却莱”可能指的是古代圣贤或智者,他们能够辨别、区分夷夏之别,即文明与未开化之间的差异。这里强调了孔子对文化认同和传承的重视。

“隳郈肃君臣”则表达了一种颠覆旧制、恢复礼仪的意愿。“隳”指毁坏,“郈”指废弃,两者结合表示对过去失落的礼节进行修复。同时,“肃”字意味着庄重和严谨,这里指的是君臣之间关系的规范。

“丘岂生知者”中的“丘岂”,在古文中有时作为疑问词使用,意为“岂”或“岂得”,即难道、怎么可能。这里表达了对能够理解和继承这些礼节之人的稀缺感慨。

最后,“聃非绝灭人”则是说真正懂得并能传承这种文化的人并未绝种。这里的“聃”字与“旦”相通,表示明亮、明白的意思,强调了对这些知者了解和保留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孔子询问礼节图像这一情境,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对于能够理解并传承这种文化的人才的珍视。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寄和毛子霞郢中楼居

避人存小隐,敢负北山铭。

列坐吟虚室,开窗就翠屏。

卧游无个事,图岳有真形。

眇眇思神女,空瞻解佩声。

(0)

槎溪道中

苍茫岐路色,立马一踟蹰。

树到高原合,村临大泽虚。

孤云悬野鸟,落日返樵渔。

数点青山外,依稀是故庐。

(0)

别家次诸兄弟韵

握手他乡路,回头故国城。

渐惊亲舍远,真觉一官轻。

急棹随云影,悲笳杂雁声。

无情东去水,相对亦凄清。

(0)

题顾侯明月轩二首·其一

卜筑凤城隈,亭轩傍水开。

闲门明月下,芳草故人来。

说剑光生座,弹棋雾湿苔。

忽闻鸡唱动,起舞思悠哉。

(0)

寄题故园

三径荒芜久,频来入梦思。

空传竹醉日,不见柳眠时。

石室藏云满,山花带露滋。

到家开北牖,触目是新诗。

(0)

十六夜月

牛渚风流地,清江万里长。

今宵怀谢尚,乘月益清狂。

胜事已云尽,佳期何可忘。

凉风吹舞袖,白苧满秋霜。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