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尽梅犹白,春光几处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的景象,以梅花为切入点,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生命的活力。
首句“寒尽梅犹白”,点明了季节的更替。尽管严寒已过,但梅花依然绽放着洁白的花朵,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生命力和对寒冷的超越。这里的“犹”字,强调了梅花在冬去春来之际依然保持其本色,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次句“春光几处偏”,则将视角从单一的梅花扩展到整个春天的景色。春天的阳光洒落在大地上,使得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然而,春天的美好并非处处相同,而是有着各自的特色和韵味,这句诗巧妙地表达了春天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接下来的“娇莺解言语”,将诗的意境进一步深化。黄莺,作为春天的象征,不仅带来了悦耳的歌声,还似乎能理解时间的流转,表达出对岁月的感慨。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黄莺以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思考。
最后一句“不是怨流年”,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态度。面对时间的流逝,诗人没有选择抱怨或消极,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这句话不仅是对黄莺的内心世界的推测,也是诗人自我情感的投射,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对时间价值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入了对时间、生命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为董眉伯题秋山听瀑图
石径叶老层岩封,一雨洗出青芙蓉。
秋声浩浩不到地,矢矫惟见双白龙。
急溜忽泻雷裂石,余点乱落风入松。
天门万丈立雪色,绝壁但有微云通。
漱流得此百自在,俗响不入幽栖胸。
君家罗洋青田东,海门日激扶桑红。
天台雁荡接咫尺,往往风雨迷蛟宫。
卧游几岁在林下,图成纸上犹淙淙。
月来风色太作恶,禾田灰起烧晴空。
安得悬崖之匹练,化为霖雨苏三农。
大瓢傥即分点滴,相期共踏赤鲩公。
挟仙游
登三清,眺八极,仙人待我白榆侧。
气鸿濛,光翕欻,五城十二楼,逍遥在咫尺。
乘罡风,谒帝宫,博桑鸡鸣海日红。
三青鸟,云外绕,王母锡宴会琼岛。
嘤如吹玉笙,莫是董双成。
铿若拨琅璈,得非王子登。
江上鼓瑟逢湘灵,二十五弦凄以清。
踏歌踏歌蓝采和,一脚徒跣一脚靴,长板拍罢归大罗。
日为魂,月为魄,皓然方寸中,天地原不隔。
周游六合任胸臆。跨龙腰,骑凤翼,迈千龄,才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