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强: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 翻译
- 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以少年与成年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的况味。起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描绘了年少时对生活的无知和对愁绪的不解,仿佛为了赋诗而强装忧郁。接着,“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形象地写出少年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追求,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随着岁月流转,“而今识尽愁滋味”,词人已深知人生百态,饱尝了世事艰辛。此时,“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无知的怀念,又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最后,他以“却道天凉好个秋”作结,表面上看似轻松,实则蕴含着深深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整首词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从少年到中年的成长历程和人生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闻外子复有邵武之行,作此寄慨
岁月如驰,早换了、一番秋色。
曾记得、春时始聚,匆匆又别。
匝地烽烟何日靖,连番羽檄催行急。
恨无端、按剑又从戎,为征客。儿女泪,空教坠。
离别恨,何从说。愿旌旗西去,早为奏捷。
谈笑漫挥诸葛扇,运筹好画张良策。
愧浮生、不复事长征,随车辄。
满江红.辛未仲春,归宁有日,留别璞斋夫子
如此江山,归帆里、子规声急。
才赋就、原泉淇水,暂时轻别。
剧饮莫和春醒醉,订期好数轮圆缺。
只声声、珍重不多言,心如结。蘼芜外,灵妃瑟。
杨柳畔,桓伊笛。总一般滋味,百般情结。
摺叠衣裳防冷暖,殷勤笔砚传消息。
但书来、两地说加餐。长相忆。
金缕曲·其七荅友
天气清于洗,恰将些,愁丝恨缕,沁人心里。
当日情怀今后事,细想从何说起。
便说也,无人听矣,放眼天池真咫尺,问何时,才作飞鹏徙,有志者,那能已。
年来我已心如水,但如何,人闲恨事,都无料理。
只有文章遭挫折,还是伤心馀事,独不见,如君壮志。
酒后酣歌挥泪语,十年前,自负奇男子,怎潦倒,竟如此。
水调歌头·其三秋夜过柳衣园旧址
老树作人立,半晌恰无言。
应是怕人,愁听不敢说从前。
剩有一轮明月,照著一湾流水,终夜守空园。
千古幻尘耳,相念莫凄然。静思想,未来事,已过缘。
都是无因,自造消息不由天。
料得当时歌舞,已分将来零落,留博后人怜。
搔首独归去,孤棹冷苍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