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赋 韦 轩 宋 /刘 黻 人 性 之 偏 惧 不 知 ,西 门 为 此 佩 柔 皮 。报 巫 依 旧 伤 于 仇 ,涵 养 工 夫 熟 者 谁 。
- 翻译
- 人的本性偏向于恐惧,不知如何应对。
西门为此佩戴柔软的皮革,象征着对未知的保护。
- 注释
- 人性之偏:人类天生的倾向或弱点。
惧:害怕。
不知:不了解,不熟悉。
西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人物,也可能泛指一般的人。
为此:因此,为了这个原因。
佩:佩戴,携带。
柔皮:柔软的皮革,象征保护。
报巫:回应巫师或占卜者的警告。
依旧:仍然,照旧。
伤于急:因急于行动而受伤。
涵养工夫:修养功夫,指内在的修养和自我控制。
熟者谁:谁能熟练掌握这种修养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黻的作品,名为《赋韦轩》。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人性之偏惧不知”这一主题的探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心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人性之偏惯不知”,直接点出了人性中存在的偏执与无知。这里的“偏”,指的是人们在认知上的片面性;“惯”则意味着习以为常,难以改变。这样的开篇,已经设置了整首诗深刻而沉重的基调。
紧接着,“西门为此佩柔皮”,这一句通过具体的事物(西门)和行为(佩柔皮),生动地描绘了人们为了应对或逃避内心的恐惧,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机制。这里“佩柔皮”可能象征着一种外在的、表面的自我防护。
第三句“报巫依旧伤于急”,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探讨了人们对于未知或灾难的心理反应。古代社会中,“报巫”通常指的是通过巫术来寻求解脱和避免不幸,但这里的“依旧伤于急”,表明即便如此,也无法根本解决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最后一句“涵养工夫熟者谁”,则是对前述内容的一个总结和反思。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长期的修养(涵养)是否能够让人达到一种更为成熟和从容的状态,从而超越偏执和恐惧。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刘黻对人性深层次认识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