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朝从(cháo cóng)的意思:指早晨起床后立即起身出门,表示早起勤奋的精神。
发轫(fā rèn)的意思: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昆丘(kūn qiū)的意思:形容人多而杂乱,无法辨认清楚。
麟凤(lín fèng)的意思:麟凤是指传说中的神兽“麟”和“凤”,用来形容极为美好、稀有的事物或人才。
弭节(mǐ jié)的意思:指停止战斗或争端,和解或调停。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五城(wǔ chéng)的意思:指围绕中心城市而建的四个附属城市,形容城市规模庞大,繁荣昌盛。
萧郎(xiāo láng)的意思:指贫穷潦倒的男子。
十二楼(shí èr lóu)的意思:指高楼大厦中的最高层,也用来比喻地位高、身份尊贵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华的《小游仙(其二)》。诗中描绘了早晨从麟凤洲出发,经过五座城池后在昆丘停留的情景。"萧郎吹得参差玉"一句,"萧郎"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友人,形象地写出吹奏乐器的声音如同美玉般清脆悦耳。最后一句"更约飞璚十二楼","飞璚"是传说中的美玉,"十二楼"则可能象征着高雅的仙境或豪华的居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与友人的约定。整体上,这首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通过游仙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追求和艺术想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暮春书事
榆荚空飞不算钱,韶光归速置何缘。
惜春情味过年少,战酒英雄退日前。
竹笋迸阶抽兕角,杨花铺水涨龙涎。
妖妍万变成凋谢,长养须资大夏权。
春日硙亭同会
金汤西北绿阴中,双硙当渠一派通。
人迹罕来花自老,利源常在水何功。
事能如意嗟常少,春苦无情去又空。
大抵相知难会合,且同樽酒醉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