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有瞽》
《有瞽》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ǒu
xiānqín / shījīng

yǒuyǒuzàizhōuzhītíng
shèshèchóngshù
yìngtiánxiàntáoqìngzhù
bèinǎizòuxiāoguǎnbèi
huángjuéshēngyōngmíngxiānshìtīng
zhǐyǒngguānjuéché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备举(bèi jǔ)的意思:备选、备案

崇牙(chóng yá)的意思:指人们对牙齿的关注和重视,形容人们注重口腔卫生和美观。

和鸣(hé míng)的意思:和谐共处,和睦相处。

戾止(lì zhǐ)的意思:停止恶劣行为,改正错误。

树羽(shù yǔ)的意思:形容树木的枝叶茂盛。

肃雍(sù yōng)的意思:指尊敬、庄严。

县鼓(xiàn gǔ)的意思:指在县城中打鼓,表示喜庆或欢迎的意思。

先祖(xiān zǔ)的意思:指祖先,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箫管(xiāo guǎn)的意思:箫管是一个指代音乐乐器箫和管的合成词语,用来比喻掌握和控制权力或者职位。

雍和(yōng hé)的意思:和谐、融洽、安宁

注释
瞽:盲人。
这里指周代的盲人乐师。
庭:指宗庙的前庭。
业:悬挂乐器的横木上的大板,为锯齿状。
虡:悬挂编钟编磬等乐器的直木架,上有业。
崇牙:古代乐器架横木上刻的锯齿,用以悬挂乐器。
树羽:在崇牙上装饰的五彩鸟羽。
树,插。
应:小鼓。
田:大鼓。
县:“悬”的本字。
鞉:一种立鼓。
一说为一柄两耳的摇鼓。
磬:玉石制的板状打击乐器。
柷:木制的打击乐器,状如漆桶。
音乐开始时击柷。
圉:即“敔”,打击乐器,状如伏虎,背上有锯齿。
以木尺刮之发声,用以止乐。
备:安排就绪。
箫:古箫如今之排箫,是以小竹管排编成的。
管:管乐器,即笛子之类的乐器。
喤喤:乐声大而和谐。
肃雝:声音和谐舒缓。

注释2

瞽(gǔ):盲人。这里指周代的盲人乐师。

庭:指宗庙的前庭。

业:悬挂乐器的横木上的大板,为锯齿状。虡(jù):悬挂编钟编磬等乐器的直木架,上有业。

崇牙:古代乐器架横木上刻的锯齿,用以悬挂乐器。树羽:在崇牙上装饰的五彩鸟羽。树,插。

应:小鼓。田:大鼓。县(xuán):“悬”的本字。

鞉(táo):一种立鼓。一说为一柄两耳的摇鼓。磬(qìng):玉石制的板状打击乐器。柷(zhù):木制的打击乐器,状如漆桶。音乐开始时击柷。圉(yǔ):即“敔”,打击乐器,状如伏虎,背上有锯齿。以木尺刮之发声,用以止乐。

备:安排就绪。

箫:古箫如今之排箫,是以小竹管排编成的。管:管乐器,即笛子之类的乐器。

喤(huáng)喤:乐声大而和谐。

肃雝(yōng):声音和谐舒缓。

戾(lì):到达,到来。

永:终,一直。成:指一曲终了。或解为乐之一阕。一说此指祭礼完毕。

翻译
盲人乐师排成行,聚集周庙前庭上。钟架鼓架摆设好,五彩羽毛架上装。既有小鼓和大鼓,鞉磬柷敔列停当。乐器齐备就演奏,箫管一齐都奏响。众乐交响声洪亮,肃穆和谐声悠扬,先祖神灵来欣赏。诸位宾客都来到,乐曲奏完齐赞赏。
译文
盲人乐师排成行,聚集周庙前庭上。钟架鼓架摆设好,五彩羽毛架上装。既有小鼓和大鼓,鞉磬柷敔列停当。乐器齐备就演奏,箫管一齐都奏响。众乐交响声洪亮,肃穆和谐声悠扬,先祖神灵来欣赏。诸位宾客都来到,乐曲奏完齐赞赏。
赏析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说明在宗庙上奏乐的主体是瞽;而“设业设虡”、安置乐器的则当是担任瞽的辅佐的眡瞭。乐器则列举了应、田、鞉、磬、柷、圉、箫管,与《周礼·春官》所载“瞽蒙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基本相符,其中柷为起乐、圉(敔)为止乐之器,以首尾涵盖,表示这次演奏动用了全套乐器而“八音克谐”(《尚书·舜典》),“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其音乐自然十分美妙。

周颂三十一篇都是乐诗,但直接描写奏乐场面的诗作惟《周颂·执竞》与此篇《周颂·有瞽》。《周颂·执竞》一诗,“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降福简简”,虽也写了作乐,但也落实于祭祀降福的具体内容。惟有《周颂·有瞽》几乎纯写作乐,最后三句写到“先祖”“我客”,也是点出其“听”与“观”,仍归结到乐的本身,可见这乐便是《周颂·有瞽》所要表达的全部,而这乐所包含的意义,在场的人(周王与客)、王室祖先神灵都很明了,无须再加任何文字说明。因此,《周颂·有瞽》所写的作乐当为一种定期举行的仪式。《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高亨《诗经今注》认为这即是《周颂·有瞽》所描写的作乐。从作乐的场面及其定期举行来看,大致两相符合,但也有不尽一致之处。其一,高氏说“大合乐于宗庙是把各种乐器会合一起奏给祖先听,为祖先开个盛大的音乐会”,而《礼记·月令》郑玄注则说“大合乐以助阳达物风化天下也,其礼亡,今天子以大射、郡国以乡射礼代之”,目的一空泛、一具体;其二,高氏说“周王和群臣也来听”,《礼记·月令》则言天子率群臣往视,音乐会的主办者便有所不同了。另外,高氏说“据《礼记·月令》,每年三月举行一次”,《月令》原文是“季春之月”,按周历建子,以十一月为岁首,“季春之月”便不是“三月”了。可见要确指《有瞽》作乐是哪一种仪式,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周颂·有瞽》这一纯写作乐过程的诗篇,不仅表现了周王朝音乐成就的辉煌,而且也显示了周人“乐由天作”因而可以之沟通入神的虔诚观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宫廷中的仪式活动,通过对周王庭院中设置猎业、鼓乐的生动描述,展现了当时的礼仪文化和祭祀祖先的庄重氛围。诗中的“有瞽有瞽,在周之庭”开篇就设定了场景,指的是在周王的庭院中举行某种活动,而“瞽”是古代用以观察或标志的高台。

接下来的“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则描绘了一系列用于狩猎和仪式的器物布置,显示出当时对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结合的艺术处理。其中,“业”、“虡”可能是指猎捕用的工具或标志,“崇牙树羽”则象征着威严和力量。

“应田县鼓,鼗磬柷圉”一句,则转向了音乐的描述,显示出乐器在仪式中的重要性。这些乐器的声音与节奏构成了整个活动的氛围。

紧接着,“既备乃奏,箫管备举”表明了一旦准备就绪,乐曲便开始演奏,各种乐器都被使用起来。这不仅是对声音的描写,更是对当时音乐文化的展示。

“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一句,则将听众引向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场仪式活动,不只是表面的乐舞歌唱,而是在向祖先致敬。诗中的“喤喷厥声”形容声音的雄壮与和谐,“肃雍和鸣”则强调了一种庄严而和悦的声音效果,暗示了这种音乐活动具有高度的宗教和仪式意义。

最后,“我客戾止,永观厥成”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场盛大的仪式活动的参观体验,以及对其完美与壮丽的赞叹之情。这里的“我客”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作为外来者参与到这一系列的庆典中去,而“戾止”则意味着一种停留和观赏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周王时期的一次盛大祭祀活动,不仅展示了当时的文化艺术,还体现了人们对祖先崇拜的情感以及仪式活动中所传达的宗教信仰。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龙瑞宫·其一

花竹青虚卉木苍,行穿溪水过山房。

黄冠相对如泥醉,此是人间不老方。

(0)

句·其二

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晚村。

(0)

醉落魄/一斛珠·其二

时光盛逼。杯盘渐渐来收拾。主人便欲留连客。

末后殷勤,一著怎生得。来时便有归时刻。

归时便是来时迹。世间万事曾经历。

只看如今,无不散筵席。

(0)

感皇恩

和气霭微宵,黄云飘转。东阁观梅负诗眼。

满斟绿酒,唱个曲儿亲劝。愿从今日去,长相见。

宝幄欢浓,玉炉香软。彼此宜冬镇长健。

绣床儿畔,渐渐日迟风暖。告他事事底,饶一线。

(0)

别墅

野舍清溪曲,连茅接树阴。

呼童邻错应,贳酒妇同斟。

落照收残雨,寒烟出寸岑。

江湖成梦事,投老属山林。

(0)

水调歌头

汉事正犹豫,足迹正跫然。

严陵老子,当时底事动天顽。

曾把丝纶一掷,藐视山河九鼎,高议凛人寒。

竹帛非吾事,霄汉任腾骞。问云台,还得似,钓台巅。

几年山下,使人犹识汉衣冠。

寄语功名馀子,今日成尘何在,百战亦多艰。

一笑桐江上,来往钓名船。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