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变作(biàn zuò)的意思:变成,转化为
唧溜(jī liū)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响亮,连续不断。
济人(jì rén)的意思: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使人受益。
鸡鸣(jī míng)的意思:鸡鸣是指天亮的时候,鸡鸣声响起,也比喻事情的真相或实情被揭示出来。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来还(lái huán)的意思:表示对过去的错误或过失进行补救或弥补。
利济(lì jì)的意思:帮助、救济他人,使其得到利益或解脱困境。
漏逗(lòu dòu)的意思:形容人言谈中有意或无意地泄露秘密。
褊衫(biǎn shān)的意思:形容衣服狭小,不合身。
起来(qǐ lái)的意思:表示行动、活动、起床等动作或状态的开始。
青灰(qīng huī)的意思:指青灰色,形容颜色暗淡无光。
裙子(qún zi)的意思:裙子是一种女性常穿的下身服装,成语“裙子”用来比喻某种事物或概念。
三五(sān wǔ)的意思:指数量为三或五,形容不多但足够。
头上(tóu shàng)的意思:指在头部上方或顶部。
五斗(wǔ dǒu)的意思:五斗是一个古代的计量单位,指的是五斗米,用来形容人吃得很多、贪吃。
些些(xiē xiē)的意思:一点点、少许
形相(xíng xiāng)的意思:形状和相貌。
行利(xíng lì)的意思:行动灵活,能够迅速取得利益。
修行(xiū xíng)的意思:指修炼道德修养,追求心灵的升华和境界的提高。
- 鉴赏
这首诗《十二时歌(其一)》由唐代僧人从谂创作,以生动诙谐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的日常衣着与心境。诗中通过“鸡鸣丑”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晨静谧而又略带忧愁的氛围,引出主人公在修行生活中的困顿与挣扎。
“愁见起来还漏逗”,描述了修行者在鸡鸣时分醒来,却因时间尚早而感到愁闷的情景。“裙子褊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者简朴的衣着,暗示其生活清贫,但依然保持着佛教的象征性服饰。
接下来,“裈无腰,裤无口”,进一步强调了衣物的简陋,甚至夸张地描述为裤子没有腰和口,以此来突出修行者生活的艰苦。最后,“头上青灰三五斗,比望修行利济人,谁知变作不唧溜”,诗人用幽默的手法,将修行者头顶的灰尘比喻为“三五斗”,既是对生活条件的戏谑,也是对修行者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然而,结尾一句“谁知变作不唧溜”则暗含讽刺,似乎在质疑世人是否真正理解并认可修行者的付出与牺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不仅展现了修行者朴素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矛盾与追求。从谂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探讨了修行与世俗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定位,体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