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铁柱》
《铁柱》全文
宋 / 方信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崔嵬十二乾和,五柱何如伏波

败堑颓垣今日见,想曾荆棘铜驼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iězhù
sòng / fāngxìn

cuīwéishíèrzhìqiánzhù

bàiqiàntuíyuánjīnjiànxiǎngcéngjīnghàntóngtuó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崔嵬(cuī wéi)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非常险峻。

伏波(fú bō)的意思:指屈服于强者,低头认输。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荆棘(jīng jí)的意思:比喻困难、艰险。

马伏(mǎ fú)的意思:指原本傲视群众、威风凛凛的人或事物,突然间卑躬屈膝,顺从低下。

乾和(qián hé)的意思:和谐相处,互相融洽。

日见(rì jiàn)的意思:每天都见到,经常见到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铜驼(tóng tuó)的意思:比喻虽然外表华丽,但实际上内里空虚、无用。

注释
崔嵬:形容建筑物高大雄伟。
峙:耸立,直立。
乾和:指天和地,象征着宇宙的和谐。
五柱:古代宫殿的一种建筑结构,象征着稳定和支撑。
马伏波:指汉代名将马援,以其勇猛善战著称。
败堑颓垣:废弃的战壕和破败的城墙。
荆棘:比喻困难和险阻。
汉铜驼:汉代长安城的标志性雕塑,这里借指过去的辉煌。
翻译
高大的宫殿屹立在天地之间,与马伏波的五柱相比如何?
昔日的战壕和残垣今日可见,仿佛还能想象到汉代的荆棘丛中那尊铜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浑壮丽的山川景象,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开篇两句“崔嵬十二峙乾和,五柱何如马伏波”中,“崔嵬”形容山势之高大雄伟,"十二峙"可能指的是特定地区的十二个山峰,而"乾和"则表达了一种清净、平和的气氛。"五柱"可能是指五座高大的岩石或山峰,通过与“马伏波”的对比,我们感受到诗人对于这自然景观之壮观的赞美。

接下来的两句“败堑颓垣今日见,想曾荆棘汉铜驼”则转向了历史的沉思。"败堑颓垣"形容的是城墙残破不堪,"今日见"表明诗人亲眼所见,而“想曾荆棘汉铜驼”中,“荆棘”暗示着过去战争的痕迹和艰难困苦,"汉铜驼"则是对古代战事的一种联想,可能指的是古代用以御敌的铜制防御设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国势兴衰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

作者介绍

方信孺
朝代:宋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猜你喜欢

与周适斋潮州过张龙山樊柳圃纳凉

明月谷阳水,长桥卧綵虹。

绿杨风不动,人在镜光中。

(0)

次韵再答郤文渊

久客宁忘地主贤,每劳移步出花前。

川围风日春难老,山抱楼台月又圆。

燕子暖泥低掠水,王孙芳草远连天。

行藏未定频看镜,独羡君归及壮年。

(0)

夜集锦夫同本贞限韵

万里同乡友,飘零叹此逢。

江山饶涕泪,岁月老形容。

风散城边角,云传海上烽。

中原尚格斗,未可问云松。

(0)

早入宣武门

蔼蔼名都会,鹓鸿共接翱。

金貂万户客,铁骑五陵豪。

夹道红尘满,千门白日高。

寂寥杨子宅,随分守蓬蒿。

(0)

访客鉴公房

病客依栖地,石房钟磬深。

清斋忘肉食,独宿见禅心。

閤日斜寒昼,窗云下夕阴。

吾居亦邻并,日为过西林。

(0)

简以道

久雨文园客,风流汉长卿。

苦吟生白发,消渴望金茎。

雪盛黄精草,云深赤石英。

早寻方外士,服食使身轻。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