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民和的词语解释
民和的意思
拼音:mín hé    注音:ㄇㄧㄣˊ ㄏㄜˊ
基本解释

民众和睦团结。《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简乐民和,不厌来观柘枝舞。”
民众的信赖。《史记·楚世家》:“ 熊渠 甚得 江 汉 间民和。”《汉书·萧何传》:“客又説 何 曰:‘……君初入 关 ,本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尚復孳孳得民和。’”《梁书·止足传·顾宪之》:“﹝ 顾宪之 ﹞性又清俭,彊力为政,甚得民和。”

基本含义
指人民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共处。
详细解释
民和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民”和“和”。其中,“民”指的是人民,指代社会中的一般民众;“和”指的是和谐、和睦。民和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民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共处。
使用场景
民和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社会中人民之间的关系和谐、和睦。可以用于描述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睦相爱、互相帮助等情况。
故事起源
民和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的一位贤臣。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杨无敌的贤臣,他非常重视人民的利益,倡导人民之间和睦相处。在他的努力下,国家的民众之间形成了和谐的氛围,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后来,人们就用“民和”来形容人民之间的和谐关系。
词语结构
主谓结构。主语为“民”,谓语为“和”。
例句
1. 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真是民和啊!2. 这个社区的居民之间非常团结,民和的氛围让人感到温暖。3. 我们应该倡导民和的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记忆技巧
可以将“民和”这个成语与人民之间的和谐关系联系起来,通过反复阅读和使用例句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和睦相关的成语,如“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同学之间的关系很民和,大家都是好朋友。2. 初中生:希望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实现民和,共创和谐的社会。3. 高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民和活动,让同学们更好地相互了解和团结合作。
(0)
诗文中出现“民和”的诗词

河阳县作诗二首·其二

日夕阴云起,登城望洪河。

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

归雁映兰畤,游鱼动圆波。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

大厦缅无觌,崇芒郁嵯峨。

总总都邑人,扰扰俗化讹。

依水类浮萍,寄松似悬萝。

朱博纠舒慢,楚风被琅邪。

曲蓬何以直,托身依业麻。

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

位同单父邑,愧无子贱歌。

岂敢陋微官,但恐忝所荷。

(0)

落成会咏一首

泉潮天万里,一镇屹天中。

筮宅龙钟地,承恩燕翼宫。

环堂巍岳秀,带砺大江雄。

轮奂云霄望,晶华日月通。

凌烟乔木茂,献宝介圭崇。

昆俊歌常棣,民和教即戎。

盘庚迁美士,陶侃效兼庸。

设醴延张老,开轩礼吕蒙。

无孤南国仰,庶补圣皇功。

(0)

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其十二白纻篇大雅

在心曰志发言诗,声成于文被管丝。

手舞足蹈欣泰时,移风易俗王化基。

琴角挥韵白云舒,箫韶协音神凤来。

拊击和节咏在初,章曲乍毕情有馀。

文同轨一道德行,国靖民和礼乐成。

四县庭响美勋英,八列陛唱贵人声。

舞饰丽华乐容工,罗裳映日袂随风。

金翠列辉蕙麝丰,淑姿秀体允帝衷。

(0)

琴山十章

于昭上帝,毓灵下土。衷极储精,太和流布。

衷和流布,区宇瀰濩,区宇瀰濩。

山岳上凝,江河下注。衷和氤氲,物各备具。

物具衷和,人得其粹。五性出矣,七情生生。

不愆以忒,乃全厥原。全复厥原,为人之门。

厥复如何,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近取如何,我身备有。手足发肤,耳目鼻口。

形宫而乖,五性是谬。形官而理,五性顺受。

君子有要,天君中寂,性情弗忒。

性情如何,远取诸物。取之如何,性情是适。

定性闲情,率由中宅。虽曰中宅,亦赖外域。

域之孔固,中乃弗忒,是作性则。

取物如何,维我宜之。我宅我里,琴山维之。

维此琴山,实我仪之。煦日流矣,和风披矣。

登山歌以谣矣,乐以忘归矣。

于戏,韶石奚为,以慰我思。我思琴山,千里而遥。

昔我植竹,于山之腰。山侧水流,昔我洗瓢。

鱼游水渚,鹤企松标。

松风萧萧,竹风翛翛,依稀虞韶。

虞韶千古,寄我琴山。山石凤跂,山花锦囊。

天风为弦,得趣忘弹。爰我良朋,于山之间。

尊酒颐颜,性怡情闲,和乐且耽。

耽乐君子,既和乃心,乃和乃身。

身心和矣,暨厥家人。家人和矣,暨阙万民。

民和矣,奏泰和音。泰和奏矣,谁瑟谁琴。

谁琴谁瑟,高山流水。知音伊谁,韶石之子。

匪伊子之知,天风洗耳。岂曰洗耳,亦洗心髓。

心灵耳通,泰和之音是俟,泰和之音是俟。

泰和远矣,得见其像。像托伊何,琴山之上。

琴山之水,琴山之云。望望水云,悠悠我心。

旧盟猿鹤,投我好音。岂曰耽乐,猿鹤遗之音。

(0)

鹧鸪天·其十二上元词

彻晓华灯照凤城。犹嗔宫漏促天明。

九重天上闻花气,五色云中应笑声。

频报道,奏河清。万民和乐见人情。

年丰米贱无边事,万国称觞贺太平。

(0)

熙宁蜡祭十三首·其八南北方迎神用《简安》

美若休德,民和岁丰。稼穑云施,其积如墉。

惠我四国,先啬之功。祭之百种,来享来宗。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