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名)从鼻腔出入的气息。
[构成]
偏正式:鼻(息
[例句]
鼻息急促。(作主语)
- 英文翻译
1.breath; stertor
- 详细解释
◎ 鼻息 bíxī
[breath] 鼻腔呼吸时的气息
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后汉书·袁绍传》
仰人鼻息
(1).从鼻腔出入的气息。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温病脉证》:“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衡所以揣其轻重,纊所以属其鼻息。” 巴金 《寒夜》五:“可是他连鼻息也极力忍住,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怕 周主任 会注意到他心里的不平。”
(2).特指熟睡时的鼾声。《宋史·王韶传》:“尝夜卧帐中,前部遇敌,矢石已交,呼声震山谷,侍者往往股栗,而 韶 鼻息自如。”《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齁齁鼻息,响动如雷。” 王统照 《搅天风雪梦牢骚》:“而左侧的 景武 也有了鼻息呼呼的声音。”
(3).比喻声势;气势。《后汉书·袁绍传》:“ 袁绍 孤客穷军,仰我鼻息。”《魏书·萧衍传》:“授以名器之尊,救其重围之死,凭人繫援,假人鼻息。”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四:“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清 赵翼 《感兴和放翁韵》:“少年鼻息薄星河,只觉将来岁月多。”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在那时的司道府县的大小候补官员没有一个不去仰仰他的鼻息的。”
- 基本含义
- 指人或动物呼吸时的气息,也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意志的微弱变化。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在紧张、害怕或生气的情况下。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意志力的微弱变化,例如在面对诱惑或困难时。
- 故事起源
- 关于鼻息这个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它是根据人们对人类行为的观察和理解而来的。
- 词语结构
- 鼻息是一个名词短语,由“鼻”和“息”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鼻息变得急促,说明他感到很紧张。2. 她的鼻息平稳而深沉,说明她感到很满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感到紧张或害怕时,呼吸会变得急促,这样就能够联想到鼻息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鼻息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鼻祖”、“鼻子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跑得太快了,鼻息都喘不过来了。2. 初中生:考试的时候,我感到很紧张,鼻息变得急促。3. 高中生:他听到那个坏消息后,鼻息变得沉重起来。4. 大学生:他在演讲时非常自信,鼻息平稳而深沉。5. 成年人:她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平静的鼻息。希望这个关于“鼻息”词语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