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修辞的一种节缩形式。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第七篇:“节短这种形式,现在用得很广泛,清楚明白、简洁有力的例子很多。例如‘马克思列宁主义’常节为‘马列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常节为‘人大’等。”《光明日报》1984、3、19:“我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字节短短语’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应该说,这个短语言简意赅……‘节短’不是不可以,但要合理。”
- 基本含义
- 指节约,减少。
- 详细解释
- 节短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意思是节约,减少。它可以用来形容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或者在时间、金钱等方面做出节约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节短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例如:1. 在环保教育中,可以用来强调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重要性。2. 在经济管理中,可以用来指导企业或个人减少开支、提高效率。3. 在生活中,可以用来鼓励人们节约用水、节约食物等。
- 故事起源
- 节短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中,人们需要合理利用土地、水源和劳动力,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节短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 词语结构
- 节短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我们应该节短用水,保护水资源。2. 公司要提高效益,必须从各个方面节短成本。3. 学会节短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节短这个成语:1. 制作记忆卡片:在一张卡片上写下“节短”,并在另一张卡片上写下成语的含义和例句。反复阅读和复习这些卡片,以加深记忆。2. 创造联想:想象一个人在节约资源的过程中变得短小,这样就可以将节短与节约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节短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节约”、“减少”等。还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环保、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节短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节短用纸,不浪费。2. 初中生: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节短用电,减少碳排放。3. 高中生: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要学会节短时间,规划学习计划。4.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我们要从各个方面节短成本,提高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