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三界的词语解释
三界的意思
拼音:sān jiè    注音:ㄙㄢ ㄐㄧㄝ ˋ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高低境界,也可以用于佛教讲述或讨论三界的场景。
例句
1. 他的学术造诣已经达到了三界之巅。2. 在艺术领域,他已经登上了三界之巅。
基本含义
指佛教中的三个世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也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境界或层次。
基本解释

(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 唐 寒山 《诗》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三界里,有取总灾危。”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庄子 见道十三四, 列子 见道十七八,丁大法之未东,皆未脱离三界。”道教沿用其说而稍异。 唐 吕岩 《敲爻歌》:“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2).犹三届,三期。《元史·选举志二》:“都监歷三界,陞务使,一周岁为满,月日不及者通理。务使歷三界,陞提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中的三界概念,以及佛教的其他重要概念和教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三界之巅的成绩。2. 初中生:他的篮球水平已经达到了三界之巅。3. 高中生:她的音乐才华让她站在了三界之巅。4. 大学生:他的科研成果使他在学术界达到了三界之巅。
故事起源
三界的概念起源于佛教经典,如《大正藏》、《华严经》等,用来描述众生存在的不同境界和轮回的循环。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三界”与佛教的三个境界联想起来,同时,可以将其与“境界之巅”等类似的词语进行联想。
词语结构
三界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三”和“界”两个字组成。
详细解释
三界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众生存在的三个境界。欲界是指六道轮回中的人间世界,是欲望和痛苦的世界;色界是指六天道中的天界,是相对较高的境界;无色界是指四禅天中的四天界,是最高的境界。三界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境界或层次,例如一个人的学术、技艺或思想水平。
(0)
诗文中出现“三界”的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四

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才始似出头,又却遭沈溺。

假使非非想,盖缘多福力。

争似识真源,一得即永得。

(0)

诗三百三首·其一九七

世间何事最堪嗟,尽是三途造罪楂。

不学白云岩下客,一条寒衲是生涯。

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

三界横眠闲无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0)

楞严经偈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馀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證。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自馀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馀者,真实心如是。

(0)

大道歌

乌飞金,兔走玉,三界一粒粟。

山河大地几年尘,阴阳颠倒入玄谷。

人生石火电光中,数枚客鹊枝头宿。

桑田沧海春复秋,乾坤不放坎离休。

九天高处风月冷,神仙肚里无闲愁。

世间学仙者,胸襟变清雅。

丹经未读望飞升,指影谈空相诳嚇。

有时驰骋三寸舌,或在街头佯做哑。

正中恐有邪,真里须辨假。

若是清虚冷澹人,身外无物赤洒洒。

都来聚气与凝神,要鍊金丹赚几人。

引贼入家开宝藏,不知身外更藏身。

身外有身身里觅,冲虚和气一壶春。

生擒六贼手,活嚼三尸口。

三尸六贼本来无,尽从心里忙中有。

玉帝非惟惜诏书,且要神气相保守。

此神此气结真精,唤作纯阳周九九。

此时方曰圣胎圆,万丈崖头翻筋斗。

铅汞若粪土,龙虎如鸡狗。

白金黑锡几千般,水银朱砂相鼓诱。

白雪黄芽自无形,华池神水无泉溜。

不解回头一著子,冲风冒雨四方走。

四方走,要寻师,寻得邪师指授时,迷迷相指可怜伊。

大道不离方寸地,工夫细密有行持。

非存思,非举意,非是身中运精气。

一关要锁百关牢,转身一路真容易。

无心之心无有形,无中养就婴儿灵。

学仙学到婴儿处,月在寒潭静处明。

枯木生花却外香,海翁时与白鸥盟。

片饷工夫容易做,大丹只是片时成。

执著奇言并怪语,万千譬喻今如许。

生也由他死由他,只要自家做得主。

空中云,也可缚。水中月,也可捉。

身心两个字,是火也是药。

龟蛇乌兔总闲言,夫妇男女都飏却。

君不见虚无生自然,自然生一气。

一气结成物,气足分天地。

天地本无心,二气自然是。

万物有荣枯,大数有终始。

会得先天本自然,便是性命真根蒂。

道德五千言,阴符三百字。

形神与性命,身心与神气。

交媾成大宝,即是金丹理。

世人多执著,权将有作归无作。

猛烈丈夫能领略,试把此言闲处嚼。

若他往古圣贤人,立教化人俱不错。

况能蓦直径路行,一条直上三清阁。

三清阁下一团髓,昼夜瑶光光烁烁。

云谷道人仙中人,骨气秀茂真磊落。

年来多被红尘缚,六十四年都是错。

刮开尘垢眼豁开,长啸一声归去来。

神仙伎俩无多子,只是人间一味呆,忽然也解到蓬莱。

武夷散人与君说,见君真个神仙骨。

我今也不鍊形神,或要放颠或放劣。

寒时自有丹田火,饥时只吃琼湖雪。

前年仙师寄书归,道我有名在金阙。

闲名落世收不回,而今心行尤其乖。

那堪玉帝见怜我,诏我归时未肯哉。

(0)

第三无色界魔王歌

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峨峨。

唯有元始浩劫之象。部制我界统乘玄都。

有过我界身入玉虚。我位上王匡御众魔。

空中万变秽气纷葩。保真者少迷惑者多。

仙道难固鬼道易邪。人道者心谅不由他。

仙道贵实人道贵华。尔不乐仙道。三界那得过。

其欲转五道。我当复奈何。

(0)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落落高照明气四骞,梵行诸天周回十方。

无量大神皆由我身,我有洞章万遍成仙。

仙道贵度鬼道相连,天地眇莽秽气氛氛。

三界乐兮过之常存,身入我界体入自然。

此时乐兮薄由我恩,龙汉荡荡何能别真。

我界难度故作洞文,变化飞空以试尔身。

成败懈退度者几人,笑而不度故为歌音。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