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道士还山中》
《送道士还山中》全文
明 / 王恭   形式: 五言律诗

仙台飞鸟外,灌木琳宫

归路瑶草还山尽锦峰。

浴舟临野水,飞佩入寒松。

愧我红尘里,空怜绝世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飞鸟(fēi niǎo)的意思:比喻人才或者有才华的人离开原来的环境,迅速成长或者取得成功。

灌木(guàn mù)的意思:比喻人才浅薄或知识不广博。

归路(guī lù)的意思:指回家的路或返回原处的途径。

红尘(hóng chén)的意思:红尘是指尘世间的繁华喧嚣、纷扰琐事,也代表着人世间的欢乐与痛苦。

还山(hái shān)的意思:指被逐出的人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也可比喻恢复原状或解决问题。

绝世(jué shì)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中无可匹敌、无与伦比的,超越一切、独一无二的。

琳宫(lín gōng)的意思:指美丽华丽的宫殿或居所。

鸟外(niǎo wài)的意思:形容人离开家乡或原来的地方,到外地或陌生的环境中生活。

仙台(xiān tái)的意思:指高大、雄伟的台地或高台。

瑶草(yáo cǎo)的意思:指美丽而稀有的草木。

野水(yě shuǐ)的意思:指没有经过加工、调整或管束的自然状态,形容情况或事物的原始、自然、未受限制的状态。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送道士还山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中景象。首句“仙台飞鸟外”以仙台为背景,暗示了道士所处的超凡环境,远离尘世的喧嚣。接下来的“灌木隐琳宫”进一步渲染出道观隐匿于幽深林木中的清幽氛围。

“归路多瑶草”描绘了道士归途的风景,瑶草象征着高洁,暗示了道路的洁净与美好。而“还山尽锦峰”则以锦绣般的山峰作为送别的背景,表达了对道士归隐生活的艳羡和对山中美景的赞美。

“浴舟临野水”描绘了道士沐浴在野外清泉的场景,体现了其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飞佩入寒松”则通过道士身披飘逸的法衣进入寒松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融入自然的意境。

诗人以自己的“愧我红尘里”表达对道士出尘心境的自愧,以及对道士那种超然世外、遗世独立的绝世踪迹的深深敬仰。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道家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雅士的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王恭

王恭
朝代:明   字:安仲   籍贯:长乐沙堤   生辰:1343-?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你喜欢

邃夫弟初入南雍

频收家问为兄慰,初试乡心觉汝难。

资遣聊同从外傅,纵观况已到长安。

半年曾读西铭未,一饭谁将国士看。

留得父书相待久,几多勋业在儒冠。

(0)

衡山归别王生有训刘生行甫石头山下

名山子解从师去,窥得金书大禹文。

山洞不知秋叶改,仙桥直与世人分。

还家犹待湘中月,赠客曾收石上云。

闻道天台堪采药,春风能否复随群。

(0)

曾梅台赴贵州总宪

新恩豸服岭南还,绣斧乘春下百蛮。

三楚别来初转夏,五溪西去但逢山。

简书夜傍星河远,画戟晴临雉堞间。

谁数牂牁通汉使,王章今过七星关。

(0)

与相者

壮年甘勇退,不得问麻衣。

隐卜閒情少,寻仙旧念非。

试看形已槁,岂是遁能肥。

莫讶壶丘子,今来示杜机。

(0)

与国光侄

传闻剑阁倚天青,曾是当年凿五丁。

随待尔知观险阨,书来能写万峰形。

(0)

赠九江陈兵宪·其十二

洗箭归来挂战衣,帐前锐卒半金绯。

不是书生轻破敌,欲令吾道显圆机。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