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兵要望江南(其二)占怪第二十三》由唐代诗人易静所作,通过简短的四句,传达了对个人安全与防范的警示。
首句“帅衣服,无故血痕班”描绘了一幅画面,仿佛是主人公在整理衣物时,无意间发现衣物上出现了不明的血迹斑点。这不仅仅是一幅日常生活的场景,更隐喻着潜在的危险或不祥之兆,预示着可能有人图谋不轨,意图伤害自己。
接下来的“防有奸人来害己”,直接点明了主题——警惕周围可能存在的恶意。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应时刻保持警觉,以防不测之事发生。
“急须焚毁祸回还”则提出了应对策略。面对潜在的威胁,诗人建议采取果断行动,如同焚烧衣物上的血迹一样,彻底清除隐患,以期将灾祸化解于无形之中。这里的“焚毁”不仅指物理上的销毁,也暗含着心理上的净化和精神上的警醒。
最后,“不尔将遭殃”是对未采取行动后果的警告。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那么等待自己的将是不幸和灾难。这句话强调了预防胜于治疗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面对危险信号时,要迅速做出反应,以免陷入困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为切入点,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识别并应对潜在的风险,体现了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经验的结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涿州智度云居
破殿漏斜阳,螺髻昏鸦据。
髡奴似黠奴,势落打包去。
临风想云构,楼阁空中塑。
实像本非真,盛衰弹指悟。
两家墙壁通,一片松阴暮。
露坐二如来,遥遥长对晤。
旧时门户别,欲辨知何处。
塔影自双分,黄金谁再布。
地寒佛不灵,境热僧先赴。
世尊妙无心,只向西方住。
作家书
情话忽在喉,欲言人万里。
何以达余亲,惟凭书一纸。
低头拈秃笔,絮语不启齿。
喜怒呈心颜,讯述杂彼此。
如挥七弦琴,其音俱在指。
声飞入蓬荜,俨若吾归矣。
开缄恍面谈,琐屑过文史。
小弟听或騃,老婢闻而喜。
言之不见人,聆者先以视。
遂使孤客叹,洒然盈众耳。
伊谁创此术,缩地差足拟。
用以画羁愁,万金真可抵。
古人重骨肉,后人重朝市。
但愿名利生,不畏别离死。
我生岂大愚,胡为亦若是。
风雪满都城,惊寒常夜起。
妻孥谁在眼,独咳昏灯里。
偶闻征雁鸣,急欲觅双鲤。
披裘拂长笺,指僵书愈驶。
结念绕庭闱,馀情忆桑梓。
嗟予对床人,庶免呼庚癸。
心长目苦眩,语乱复且俚。
邻鸡忽唱晨,刺刺犹未已。
瘦僮俨蹲鸱,咍台睡正美。
《作家书》【清·张问陶】情话忽在喉,欲言人万里。何以达余亲,惟凭书一纸。低头拈秃笔,絮语不启齿。喜怒呈心颜,讯述杂彼此。如挥七弦琴,其音俱在指。声飞入蓬荜,俨若吾归矣。开缄恍面谈,琐屑过文史。小弟听或騃,老婢闻而喜。言之不见人,聆者先以视。遂使孤客叹,洒然盈众耳。伊谁创此术,缩地差足拟。用以画羁愁,万金真可抵。古人重骨肉,后人重朝市。但愿名利生,不畏别离死。我生岂大愚,胡为亦若是。风雪满都城,惊寒常夜起。妻孥谁在眼,独咳昏灯里。偶闻征雁鸣,急欲觅双鲤。披裘拂长笺,指僵书愈驶。结念绕庭闱,馀情忆桑梓。嗟予对床人,庶免呼庚癸。心长目苦眩,语乱复且俚。邻鸡忽唱晨,刺刺犹未已。瘦僮俨蹲鸱,咍台睡正美。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6067c6bd221d650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