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饯 王 司 马 入 计 同 用 洲 字 唐 /张 九 龄 元 僚 行 上 计 ,举 饯 出 林 丘 。忽 望 题 舆 远 ,空 思 解 榻 游 。别 筵 铺 柳 岸 ,征 棹 倚 芦 洲 。独 叹 湘 江 水 ,朝 宗 向 北 流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别筵(bié yán)的意思:指离开宴席或宴会,表示告别或离别。
江水(jiāng shuǐ)的意思:指江河水流,多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
解榻(jiě tà)的意思:离开床铺,下榻休息
林丘(lín qiū)的意思:形容山林茂密,景色优美。
柳岸(liǔ àn)的意思:指柳树生长在河岸边,形容景色优美、宜人。
上计(shàng jì)的意思:指在计谋上占据上风,能够胜利或取得优势。
题舆(tí yú)的意思:指对文学作品、文章等进行点评、评价。
湘江(xiāng jiāng)的意思:指激流勇进,形容人们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
元僚(yuán liáo)的意思:指官僚体制中的高级官员。
征棹(zhēng zhào)的意思:指征用的棹子,比喻征战。
宗向(zōng xiàng)的意思:宗向是指一个人或事物的根本倾向或目标。
- 注释
- 元僚:同僚,一同在朝廷任职的官员。
行上计:赴京述职,指古代地方官员定期到京城汇报工作。
举饯:设宴送行。
题舆:官车,古代官员出行时所乘车辆。
远:形容距离越来越远。
空思:徒然怀念,空自思念。
解榻游:对客人热情接待,典故出自汉代陈蕃为徐稚解榻待之的故事,此处指诗人与离别同僚之间过去深厚的情谊。
别筵:离别的酒席。
柳岸:沿河两岸长满柳树的地方。
征棹:远行的船只。
倚芦洲:停靠在芦苇丛生的江边。
湘江:中国南方的一条大河,位于湖南省境内。
朝宗:河流汇入大海,此处比喻臣子对君主的忠诚或归宿。
北流:向北方流淌。
- 翻译
- 同僚启程赴京述职,我们在山林之畔设宴送行。
忽然遥望他乘坐的官车渐行渐远,心中徒然怀念起昔日他对我热情接待的情景。
离别的酒席沿着柳岸铺展开来,远行的船只已停靠在芦苇丛生的江边。
独自感叹那湘江之水,它朝向着北方滚滚奔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行时的情景与感受。"元僚行上计,举饯出林丘"表明诗人在踏上归途的路程中,离开了林中的隐居之地,开始向目的地进发。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情怀。
接着的"忽望题舆远,空思解榻游"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旅途中孤独和无聊时光的感慨。题舆即是古代行军或出行时用来标记路程的方式,这里暗示了长途跋涉带来的寂寞与思念。
"别筵铺柳岸,征棹倚芦洲"这两句则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寻找休憩之处的情形。别筵即是临时搭建的床榻,而征棹指的是船只停靠的木桩,表明诗人可能是在河岸边暂歇。
最后两句"独叹湘江水,朝宗向北流"则抒发了诗人对湘江水流方向的感慨。湘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河流之一,这里的描写不仅是自然景观,更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某种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景物和心境的细腻刻画,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之美的情怀。这是唐代诗人张九龄作品风格的一种典型体现,他善于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七鲲身行
台疆一线天,南北相对峙。
安平障东流,咽喉称鹿耳。
爰有七鲲身,固此邦之址。
鼓山发其源,势与昆崙比。
腾跃海东西,断续自逶迤。
鳌首戴山峥,鲸背负天咫。
排琲走金盘,影射北斗里。
左旋右抱如画图,寒树依微映闉阇。
鲲身晚照清如洗,风远飞帆细欲无。
嘘气微号鼓鬐鬣,远控万里城之隅。
熬素螺壳散成雪,点缀骊龙累累珠。
有时鲲怒走沙石,羊角扶摇抟鹏翮。
喧豗嘘烟红珊擎,比目鲽翻银涛白。
下有蜃蚌争变化,喷沬腾掀几千尺。
斯须浪静氛气收,空中隐现十二楼。
云水青冥浮七岛,三壶萦带净于秋。
阴火荧荧海人市,逐蜻尚有拟来游。
古坞閒花明灭树,独茧欲下月鳌钩。
挠歌唱罢人何处,残霞空锁数峰头。
《七鲲身行》【清·卓肇昌】台疆一线天,南北相对峙。安平障东流,咽喉称鹿耳。爰有七鲲身,固此邦之址。鼓山发其源,势与昆崙比。腾跃海东西,断续自逶迤。鳌首戴山峥,鲸背负天咫。排琲走金盘,影射北斗里。左旋右抱如画图,寒树依微映闉阇。鲲身晚照清如洗,风远飞帆细欲无。嘘气微号鼓鬐鬣,远控万里城之隅。熬素螺壳散成雪,点缀骊龙累累珠。有时鲲怒走沙石,羊角扶摇抟鹏翮。喧豗嘘烟红珊擎,比目鲽翻银涛白。下有蜃蚌争变化,喷沬腾掀几千尺。斯须浪静氛气收,空中隐现十二楼。云水青冥浮七岛,三壶萦带净于秋。阴火荧荧海人市,逐蜻尚有拟来游。古坞閒花明灭树,独茧欲下月鳌钩。挠歌唱罢人何处,残霞空锁数峰头。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367c6d907796f8982.html
入山歌·其四
朅来搆隙失邻好,水社杀机藏已早。
谍谋暗引贪利徒,灭虢还从虞假道。
伪呼庚癸乏军粮,欲向山中乞鹿场。
矫称官长张红盖,袭取其社不可当。
壮者仅免幼者死,老妇饮刃屠稚子。
开廪运粟万斛多,其馀一炬屋同燬。
野掠牛羊室括财,弓刀布釜尽搜来。
可怜更有伤心处,掘遍冢墓抛残骸。
兔脱纷纷窜岩曲,祗解哀号不解哭。
愁云白日惨昏沉,峰罅偷窥仇起屋。
筑土星罗十二城,蜂屯蚁聚极纵横。
分犁划亩争肥瘠,不管蚩蚩者死生。
入山歌·其三
七十二社部落分,茹毛饮血麋鹿群。
中有旷隰名埔社,水绕山围佳胜闻。
周回斜阔几百里,丰草长林平如砥。
雕题黑齿结茅居,歌哭聚族皆依此。
牧牛打鹿钓溪鱼,不识不知太古初。
别有天地非人世,万顷膏腴可荷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