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痴儿(chī ér)的意思:指愚昧无知的人,也可以形容某人迷恋于某种事物而无法自拔。
低唱(dī chàng)的意思:低声地唱歌或说话,表示心情低落或悲伤。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工夫(gōng fu)的意思:指时间、精力和努力所花费的工夫。
客情(kè qíng)的意思:指待客的礼节和情谊。
那得(nà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实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三白(sān bái)的意思:指白头、白脸、白胡子,形容人年老。
先春(xiān chūn)的意思:指在春季之前,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雪声(xuě shēng)的意思:雪花飘落时的声音,形容寂静无声。
耀夜(yào yè)的意思:指夜晚明亮如白昼。
瑶林(yáo lín)的意思:瑶林是指美丽的花园或林地,也可以用来比喻美好的环境或境地。
照耀(zhào yào)的意思:指阳光、灯光等照射,使亮起来。
痴儿女(chī ér nǚ)的意思:形容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使子女变得任性、无法自立。
得工夫(de gōng fū)的意思:指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某种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
浅斟低唱(qiǎn zhēn dī chàng)的意思:指唱歌时声音低沉、柔和,饮酒时酌量少饮,表示谦虚、谨慎的态度。
- 翻译
- 三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温暖了客人的心意
明亮的月光洒在瑶林(美玉般的树林)中,照亮了夜晚的窗户
- 注释
- 三白:指下雪,古人以雪为三白,形容雪之洁白。
先春:早于春天,这里指初冬的雪。
慰客情:使客人感到温馨和安慰。
瑶林:比喻美好的树林或月光下的雪景,如玉般晶莹。
照耀:照亮。
夜窗明:夜晚窗户明亮。
浅斟:轻轻倒酒,形容饮酒之轻柔。
低唱:低声歌唱。
痴儿女:沉醉于欢乐中的男女。
那得工夫:哪有时间。
问雪声:询问雪的声音(可能是指欣赏雪景或聆听雪落的声音)。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冬夜和陈道士韵(其四)》。诗中的意境十分清新脱俗,通过对春天即将到来的预感、夜晚窗前瑶林的明亮以及儿女低唱的声音等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三白先春慰客情”,这里的“三白”可能指的是雪花,这里的意境是诗人在寒冷的冬夜里,通过雪花来安慰远方的旅客之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春天充满了期待和温暖。
“瑶林照耀夜窗明”,这里的瑶林很可能指的是琉璃般晶莹剔透的冰挂或雪花,映照在夜晚的窗户上,使得原本昏暗的室内变得明亮起来。这种景象不仅美化了冬天的严寒,更彰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
“浅斟低唱痴儿女”,这句话描绘的是一幅温馨的画面,可能是家中的孩子在轻声歌唱,或者是在浅饮酒水中沉醉的场景。这里的“浅斟”指的是不多的酒,可能是诗人和家人相聚时的小酌。而“痴儿女”则可能隐喻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在这种平凡而温馨的家庭氛围中,诗人才会感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快乐。
“那得工夫问雪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界声音的感悟。诗人似乎在询问,在这样静谧的夜晚里,他如何去计较时间的流逝,或者说,是怎样去倾听雪花落下时的声音。这不仅是对时间的体验,更是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感知。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家中的温馨氛围以及自然界声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严冬之中仍能找到美好与平静的一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城根妇
彼何者妇,椎髻蒙茸。
朝拾马通,暮拾马通,衣单腹饿,拾不满笼。
路逢故乡女伴,对泣诉苦音语同。
夫婿官二千石,得罪长流口外,生死不得消息通。
身籍王侯门,娇儿略卖安知西与东。
今日跣脚垢面城根妇,当年侍女如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