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宽孙世讲画梅得自庭训顷将南游手书画便面为别赋谢即以赠行·其二》
《宽孙世讲画梅得自庭训顷将南游手书画便面为别赋谢即以赠行·其二》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补之下笔清寒,不买胭脂牡丹

得米山农元有例,世人莫作画师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画师(huà shī)的意思:在作品或计划的关键部分加上精彩的点缀,使之更加完美。

牡丹(mǔ dān)的意思:比喻人才、美女等在某种环境下得以展露才华或美貌。

清寒(qīng hán)的意思:指贫困、清贫的生活状态。

山农(shān nóng)的意思:指山区农民,也用来形容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下笔(xià bǐ)的意思:指写字或绘画时动笔的动作,也用来形容写作或绘画的开始。

胭脂(yān zhī)的意思:形容女子擦在脸上的红色化妆品,也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作画(zuò huà)的意思:指绘画、创作艺术作品。

鉴赏

这首诗是陈宝琛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的,名为《宽孙世讲画梅得自庭训顷将南游手书画便面为别赋谢即以赠行(其二)》。诗中通过描绘画梅的过程和寓意,表达了对艺术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见解。

“补之下笔占清寒”,开篇点明了画梅时的环境与心境,清冷而高洁,暗示着画家在创作时的专注与纯净。这里的“补之”指的是明代画家文徵明的字,这里借指画家在创作时的精心与细致,即使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温暖与明亮。

“不买胭脂绘牡丹”,这一句则强调了画家在创作时的自然主义倾向,反对过分装饰或人为添加色彩,主张直接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用最真实的色彩表现事物的本质。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被画家以自然的方式呈现,而非通过人工的修饰来追求华丽。

“得米山农元有例,世人莫作画师看”,这里引用了宋代画家米芾的典故,米芾曾说“山农画山,必先观山”。这句话意在强调画家在创作前应深入观察自然,理解对象的本质,而不是仅仅依赖技巧或模仿。诗人以此告诫世人,不应仅从表面看待画家,而应理解画家背后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与尊重。

整首诗通过描绘画梅的过程,传达了对艺术创作中自然与真实性的追求,以及对画家独特视角和深邃思考的赞赏。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征东歌·其四

十万旌旗闪绛云,三千龙虎镇雄军。

师行不用传刁斗,夜半天鸡彻晓闻。

(0)

不出

将买溪西曲,几家梅树边。

泛交思可畏,老骨望安眠。

白业融诗性,青山迕世缘。

弄云真不出,第未定何年。

(0)

寄怀叶中秘时奉使出塞初还金陵

无数江南树,萧萧待绿吹。

春将归信及,星比使君迟。

夜火明高垒,边风裂冻旗。

间关出塞意,惟有雪鸿知。

(0)

松墩

甃石乱无次,高高积寒翠。

一鹤懒应门,每来松下睡。

(0)

秋日田家

为爱田家乐,看禾到野频。

不关人共弃,自觉此堪亲。

暮雨溪鱼长,秋风树果新。

主人村酿好,长啸倒纶巾。

(0)

送僧入庐山

霜天一衲影萧萧,别路无多觉路遥。

他日有人来入社,不妨行过虎溪桥。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