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样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样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艾虎(ài hǔ)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出众的能力或特点。
把似(bǎ sì)的意思:形容两个人或物非常相似,几乎无法区分。
标致(biāo zhi)的意思:形容外貌美丽、出众,也可指事物优美、精巧。
钗符(chāi fú)的意思:指女子的头饰,也用来比喻女子。
垂涎(chuí xián)的意思:垂涎指因为贪婪或羡慕而流口水,形容非常渴望得到某物。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到了(dào le)的意思:表示某种状态或情况已经达到或发生。
而今(ér jīn)的意思:表示现在,目前,如今。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逢场(féng chǎng)的意思:遇见机会或场合
风清(fēng qīng)的意思:形容风景明亮清爽,没有杂物。
画帘(huà lián)的意思:画帘是指用画或绣的帘子,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人物。
椒醑(jiāo xǔ)的意思:椒醑是一个用来形容酒味浓烈的成语,意思是辣椒和酒混合在一起,形容酒的味道很浓烈。
角黍(jiǎo shǔ)的意思:形容人品德高尚,行为正直。
结束(jié shù)的意思:在作品或事物的最后关键部分做出精彩点睛的修饰或补充,使其更加完美。
浪花(làng huā)的意思:比喻人的精神风貌或事物的表面现象。
老大(lǎo dà)的意思:指某个团体或群体中的最高领导者,也可以指家庭中的长子。
灵均(líng jūn)的意思:灵巧聪明,才智出众。
榴花(liú huā)的意思:比喻美丽而短暂的事物。
陌头(mò tóu)的意思:指在陌生的地方或陌生的人面前。
年少(nián shào)的意思:指年纪轻,年幼。
旗鼓(qí gǔ)的意思:形容战争或竞争激烈,双方势均力敌。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纫兰(rèn lán)的意思:指女子纺纱时手指灵巧,纺线顺利,比喻工作顺利且出色。
如许(rú xǔ)的意思:如此,这样
骚魂(sāo hún)的意思:指人的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具有艺术家的特质。
生平(shēng píng)的意思: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的整个过程
说是(shuō shì)的意思:表示说话或表达某种观点、看法、判断等。
纨扇(wán shàn)的意思:形容女子轻盈、柔美的举止和风度。
无苦(wú kǔ)的意思:没有痛苦,没有困难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早已(zǎo yǐ)的意思:早已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在过去就已经完成或存在。
作戏(zuò xì)的意思:表演戏剧或玩弄别人,以达到某种目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端午节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世间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深院榴花吐”一句,以榴花盛开作为背景,设置了一种幽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随后,“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则描绘了室内外的景象,画帘轻启,女子以纨扇驱散午后的暖热,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生活图画。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一句中,“儿女纷纷”指的是孩子们在端午节这一天的活跃状态,而“夸结束”则是说他们在玩耍着有关端午的传统游戏。"新样钗符艾虎"中的“新样”指的是时新的款式或设计,“钗符”和“艾虎”都是端午节的习俗物品,分别用以避邪和驱虫。
接下来的“早已有、游人观渡”则转向了对外部景象的描绘,表明诗人已经注意到了有人在观赏渡口的情景。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一句中,“老大逢场”可能是指年龄较大的诗人或是类似角色,在这样的节日里也参与了游戏,但却显得有些懒散(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则描绘了一幅年轻人争相夺旗和敲击鼓点的热闹场景。
在“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致高如许”中,诗人描述了溪流急速而过,浪花随之起舞,而“灵均标致高如许”则是对传统文化中神秘事物的赞美,其中“灵均”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巫术或道教中的修炼。
“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在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里,对于曾经佩戴过的兰佩和食用过的椒糈(一种端午节特有的食品)有着深厚的情感。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则是一种对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价值的怀念和质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那些已经消逝在历史尘埃中的习俗和文化,是否还被人们所铭记。
最后,“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一句中,“蛟馾龙怒”可能指的是古代神话中关于龙的故事,而“把似而今醒到了”则表明诗人对于过去的种种迷惑和误解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则是一种对比,过去在无知中度过的日子,虽然愚昧,但却也无所谓的快乐。
全诗结束于“聊一笑,吊千古”,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一种豁然与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