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群雷乍喊,乘暗月初斜。
麈挥那肯去,扇障不能遮。
这是一首描绘夏夜景象的诗,通过对蚊虫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小生命的观察与感受。开篇“聚群雷乍喊”一句,便设定了一种紧张而又生动的氛围,仿佛蚊群在夜色中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而“乘暗月初斜”则为画面增添了柔和的光线,月亮的出现让场景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婉。
至于“至黠穿怀袖,虽微具爪牙”,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蚊虫虽然细小,却也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侵袭性。它们穿过衣袖,显示出其机敏与坚韧。而“麈挥那肯去,扇障不能遮”则表达了诗人对蚊虫难以驱赶的无奈感受,以及对自然界细微生命不可抗拒力量的赞美。
最后,“近水尤喧聒,殊妨赏藕花”一句,通过蚊虫在水边更为喧闹的描写,不仅强化了夏夜的氛围,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仍然能够发现并欣赏到如藕花这般细小而美丽的事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蚊虫这一微小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观察和富有情感的表现,同时也彰显出宋代词风中对细节刻画与生活情趣的追求。
麒麟图画,貂蝉冠冕,青毡自属元勋。
绿野旧游,平泉雅咏,霞舒烟卷朝昏。
风月小阳春。
照玳筵珠履,公子王孙。
雪度嵩高,影横伊水庆生申。
早梅长醉芳尊。
况中兴盛际,宥密宗臣。
琳馆奉祠,金瓯覆字,和羹妙手还新。
光射紫微垣。
看五云朝斗,千载逢辰。
开取八荒寿域,一气转洪钧。
一番小雨,陡觉添秋色。
桐叶下银床,又送个、凄凉消息。
故乡何处,搔首对西风,衣线断,带围宽,衰鬓添新白。
钱塘江上,冠盖如云积。
骑马傍朱门,谁肯念、尘埃墨客。
佳人信杳,日暮碧云深,楼独倚,镜频看,此意无人识。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
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
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
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
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
短发霜黏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
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