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争珠谁得者,须还趯倒净瓶人。
《跋晦翁游大隐屏诗》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跋 晦 翁 游 大 隐 屏 诗 宋 /李 吕 晦 公 词 翰 妙 天 下 ,可 见 元 无 一 点 尘 。为 问 争 珠 谁 得 者 ,须 还 真 心 趯 倒 净 瓶 人 。
- 注释
- 晦公:指某位名叫晦公的人物,可能是一位著名的文人或书法家。
词翰:诗词和书法。
妙天下:技艺超群,无人能比。
元:本来,原本。
尘:尘世的纷扰,这里指杂念或世俗之心。
争珠:争夺珍贵之物,比喻争夺权力或名誉。
谁得者:夺得者,指拥有者。
须还:必须归还给,表示强调。
趯倒:颠覆,打翻。
净瓶人:指有净化心灵能力的人,可能隐含某种禅意。
- 翻译
- 晦公的文采和书法在世间无人能及,可以看出他心中没有一丝杂念。
请问这颗珍珠的争夺者是谁?答案应当是那个能颠覆一切、洗净心灵的人。
- 鉴赏
此联出自北宋文学家李吕的《跋晦翁游大隐屏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晦翁高洁品格和超凡脱俗的艺术才华的赞美。"晦公词翰妙天下,可见元无一点尘"一句,通过对比,形象地表达了晦翁不仅文章写作才能达到极致,而且其人品也如同清净无暇的境界,一点尘埃也不染上。"为问争珠谁得者,须还趯倒净瓶人"则是进一步强调,只有那些心灵纯洁、能够认识和欣赏真才实学的人,才能真正领略晦翁的高尚艺术与品格。
整首诗通过对晦翁游历大隐屏的描绘,以及对其诗文与人品的赞誉,展现了作者对于友人不仅在文学上的造诣,更在精神世界中追求超脱尘世、独步天下的深刻认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孩子
嘉客会初筵,宜时魄再圆。
众皆含笑戏,谁不点颐怜。
绣被花堪摘,罗绷色欲妍。
将雏有旧曲,还入武城弦。
假山
匡庐久别离,积翠杳天涯。
静室曾图峭,幽亭复创奇。
典衣酬土价,择日运工时。
信手成重叠,随心作蔽亏。
根盘惊院窄,顶耸讶檐卑。
镇地那言重,当轩未厌危。
巨灵何忍擘,秦政肯轻移。
晚觉莎烟触,寒闻竹籁吹。
蓝灰澄古色,泥水合凝滋。
引看僧来数,牵吟客散迟。
九华浑髣髴,五老颇参差。
蛛网藤萝挂,春霖瀑布垂。
加添双石笋,映带小莲池。
旧说雷居士,曾闻远大师。
红霞中结社,白壁上题诗。
顾此诚徒尔,劳心是妄为。
经营惭培塿,赏玩愧童儿。
会入千峰去,闲踪任属谁。
荆门寄题禅月大师影堂
泽国闻师泥日后,蜀王全礼葬馀灰。
白莲塔向清泉锁,禅月堂临锦水开。
西岳千篇传古律,南宗一句印灵台。
不堪只履还西去,葱岭如今无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