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篻竹坡》
《篻竹坡》全文
明 / 释今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半里扶疏石屏青葱谁识岁寒情。

欺霜不与松争老,拂雾偏宜月共明。

紫箨暗垂丹嶂暮,翠烟斜映碧川晴。

临流似忆孤舟客,时倚江风作雨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与(bù yǔ)的意思:不互相交流或接触

翠烟(cuì yān)的意思:形容山林中缭绕的绿色烟雾。

扶疏(fú shū)的意思:扶持和疏导,指帮助和引导他人,使其得到适当的发展和改善。

孤舟(gū zhōu)的意思:指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艰难,如同独自乘坐一只小船在汹涌的大海中航行。

偏宜(piān yí)的意思:偏向适宜,倾向适当。

青葱(qīng cōng)的意思:形容植物青翠茂盛,也用来形容年轻人朝气蓬勃。

石屏(shí píng)的意思:指石头做成的屏风,比喻不能遮风挡雨,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

岁寒(suì hán)的意思:岁寒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苦。

紫箨(zǐ tuò)的意思:指竹子的新芽,比喻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或者刚刚开始做某件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篻竹坡上竹子的独特风貌和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首句“半里扶疏荫石屏”描绘了竹林的茂密与遮蔽,仿佛延伸了半里的距离,为岩石屏障披上了一层绿意。接着,“青葱谁识岁寒情”表达了竹子在严冬中依然保持生机的坚韧精神,暗示了竹子的品格与耐寒性。

“欺霜不与松争老”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赞扬竹子在霜雪中不显衰老,与松树相比更显年轻,突出了竹子的活力与生命力。而“拂雾偏宜月共明”则描绘了竹子在雾气中与明月相映成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

“紫箨暗垂丹嶂暮”描述了傍晚时分,竹叶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深紫色,与远处的山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竹林的壮丽景色。“翠烟斜映碧川晴”则描绘了晴天里,竹林的翠绿烟雾斜照在碧蓝的河面上,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层次感。

最后,“临流似忆孤舟客,时倚江风作雨声”通过想象,将竹子拟人化,似乎在河边怀念着过往的船客,每当江风吹过,竹叶摇曳,仿佛在模仿雨声,表达了一种怀旧与深情。整首诗通过对篻竹坡上竹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竹子独特的自然美和内在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作者介绍

释今壁
朝代:明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东莞人。俗姓温。弱冠出世,习毗尼于鼎湖。闻天然禅师倡道雷峰,徒步归之。禅师一见知为法器,许以入室。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与澹归禅师同日付嘱。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云。未几示寂。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猜你喜欢

甄邦圣为兄鸣冤世所同义反坐十年神人共愤既而得释天心见矣廿馀年来家道徐徐而起莫非天祐岁丁丑正月邦圣病笃梦一神披发抚圣背曰义士也为兄报仇赐汝一纪之寿觉而渐愈始知玄帝所赐也岂非天哉足以传矣诗以纪之·其六

摆脱蹇途事圃农,神工默运享亨丰。

环亭花果千株盛,不是绿黄即白红。

(0)

望夫石

登高怀远戍,归路竟泯泯。

别浦看帆影,前山望马尘。

徒伤千里目,谁托百年身。

此意那能展,翻为石上人。

(0)

梅关怀古

庾岭何人倩五丁,张公不负此山灵。

千年孔道纡筹策,百代奇勋勒鼎铭。

不断车书趋北阙,联翩旌宠下南溟。

黄梅亦是传衣钵,水自分流草自青。

(0)

重游何茂才御璧园林·其二

未引习池水,先开蒋径门。

盖亭茅是瓦,环墅竹为垣。

鹿向荒篱过,虬从夹树翻。

种桃应有地,安问武陵源。

(0)

战城南

胡马犯金微,将军出塞飞。

艰难青海战,辛苦白登围。

坐作随金鼓,驰驱拥铁衣。

羌胡无尽日,乡国几时归。

(0)

赠邓虚舟参藩抗疏南还

为爱刚肠愿不违,洞庭归棹鸟争飞。

此都总自分醒醉,吾道从来有是非。

两袖清风尘外表,九畦兰气雨中馡。

谢公欲结东山野,其奈苍生俱尔睎。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