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衣留亦得,呵佛骂谁来。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禅灯(chán dēng)的意思:指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和境界。
传衣(chuán yī)的意思:相互帮助,互相搀扶
春潮(chūn cháo)的意思:形容事物蓬勃发展的势头或气势如潮的景象。
公开(gōng kāi)的意思:公开指的是不加掩饰或保密,向众人展示或公布某事物或信息。
寒山(hán shān)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山岭,也比喻人生险阻、困苦的境地。
讲台(jiǎng tái)的意思:指教师授课或演讲时所站立的高台,也泛指教育、教学的地方。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澜翻(lán fān)的意思:澜翻意指波浪翻滚、水势汹涌的景象,也用来比喻局势变动剧烈、形势急转直下。
诗句(shī jù)的意思:指诗中的句子或诗中的一句话。
石鼎(shí dǐng)的意思:指坚固、稳定的基础或根基。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无缝(wú fèng)的意思:没有缝隙,指事物连接紧密、完美无缺。
无缝塔(wú fèng tǎ)的意思:形容事物连接紧密,没有缝隙。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彭孙贻所作的《送默庵圆明和尚入塔三首(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首句“千偈澜翻处,春潮扑讲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千百首佛经在耳边回荡,如同春潮般汹涌澎湃,冲击着讲经的高台。这里以“千偈”比喻佛经的浩瀚与深邃,以“春潮”象征佛法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对比,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接着,“传衣留亦得,呵佛骂谁来”两句则表达了对佛法传承与批判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说,佛法的衣钵可以传承,但面对错误或不实之处,不应盲目崇拜,而应勇于质疑和批判。这里既有对传统佛教教义的尊重,也体现了对思想自由和理性精神的追求。
“诗句寒山月,禅灯石鼎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寒山月象征着清冷、孤寂的禅境,而禅灯与石鼎灰则代表了修行者的生活简朴与内心的宁静。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修行生活相融合,传达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理解与向往。
最后,“无声无缝塔,今日为公开”以一座没有声音、没有缝隙的宝塔作为结尾,寓意佛法的深奥与完整,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不应有界限。同时,诗人通过“今日为公开”这一表述,表达了对佛法普及和传播的期待,希望更多人能理解并受益于佛法的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也蕴含了对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瑶花.水仙,步草窗韵
蘅皋艳迹,芝馆灵因,悔西池轻别。
清泉白石,差称得、姑射肤冰肌雪。
花中君子,一般是、亭亭芳洁。
好画他、微步凌波,与伴秃株霜杰。
甘心纸阁芦帘,任翻遍骚经,名等梅阙。
东风不管,翻避了、多少狂蜂痴蝶。
国香零落,只清净、托根堪说。
尚有情、凭吊灵均,梦到湘烟湘月。
百字令.为顾景炎题晴窗读书图
虎头三绝,证画禅金粟,宗风能继。
玉躞琼题多妙迹,不数倪迂清閟。
触目琳琅,罗胸丘壑,尺幅堪千里。
无声诗笔,野王高矩遗世。
何止寄傲南窗,清芬洛诵,别有兰台秘。
宗炳卧游奇胜处,看取牙签标识。
上揖荆关,閒评吴恽,茶熟香温地。
移来花影,素娥应见深致。
念奴娇.今美人足
踏花行遍,任匆匆、不愁香径苔滑。
六寸圆肤天然秀,稳称身材玉立。
袜不生尘,版还参玉,二妙兼香洁。
平头软绣,凤翘无此宁贴。
花外来上鞦韆,那须推送,曳起湘裙摺。
试昉鞋杯传绮席,小户料应愁绝。
弟一销魂,温存鸳被底,柔如无骨。
同偕谶好,向郎乞借吟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