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江》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长 江 唐 /黄 滔 曾 搜 景 象 恐 通 神 ,地 下 还 应 有 主 人 。若 把 长 江 比 湘 浦 ,离 骚 不 合 自 灵 均 。
- 注释
- 曾:曾经。
搜:探索。
景象:景象。
恐:恐怕。
通神:达到神奇的境地。
地下:地底。
还:仍然。
应:应当。
有:存在。
主人:主宰者。
若:如果。
把:比喻为。
长江:长江。
比:比较。
湘浦:湘江。
离骚:古代文学作品《离骚》。
不合:不应该是。
自:出自于。
灵均:屈原的字,这里指代屈原。
- 翻译
- 我曾经探索的景象恐怕能通神,地底下应该还有主宰者。
如果把长江比作湘江,那么《离骚》就不会出自屈原之手。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黄滔的《过长江》,通过对比长江与湘水,抒发了诗人对历史英雄和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其中,“曾搜景象恐通神”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壮丽山河时,不禁生出一种敬畏之心,仿佛这些自然景象能够与神灵相通。"地下还应有主人"则是说大地之下,应该仍有主宰,这里的“主人”指的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精神力量依然存在于这片土地上。
"若把长江比湘浦"这一句,用了反诘的修辞手法,将广阔的长江与狭窄的湘水相比较,通过这种不可能的比较,强调长江的宏大和湘水的渺小。"离骚不合自灵均"则是说即使是古代伟大的诗人如屈原(《楚辞·離騷》),如果要用他的才华去歌颂这两者,也觉得难以匹配,灵感也会因为这强烈的对比而感到困惑和不平。这里的“自灵均”指的是即使是诗人自己,也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这种差异。
整首诗通过这种巧妙的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以及他对于历史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鳗井
飞来山上西厓水,窍眼弯环才一咫。
蹄小应知非虎跑,手掬聊堪洗牛耳。
丘尼作队罢燃香,剩指犹能接线量。
俯仰不愁官导落,依希似放辘轳长。
畴知此井深难测,畴知个是灵鳗宅。
金光抽线等蟾酥,银竹翻盆救龟折。
有时缘壁上浮屠,白肚蓝鳞搅柱粗。
昨来岂是褒神降,今去宁非孔甲逋。
金山诒鼋,鼋宜不来。灵鳗一去,竟何嫌猜。
伊谁下石,于井之中。尾伤不掉,令子不终。
三年乾潦食人肉,今年小浆湖波濲。
菜花黄,麦苗绿。
郭恕先为富人子作风鸢图偿平生酒肉之饷富人子以其谩巳谢绝之意其图必立遭毁裂为蝴蝶化去久矣予慕而拟作之噫童子知羡乌获之鼎不知其不可扛也虽然来丹计粒而食乃其报黑卵必请宵练快自握亦取其意之所趋而巳矣每一图必随景悲歌一首并张打油叫街语也亦取其意而巳矣·其十六
一方纸鹞一丝提,四个金刚四块泥。
我亦谁家红顶搭,一天风雨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