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众伤犹浅,兰孤害更深。
只须都铲尽,方快至仁心。
这首诗名为《铲草》,是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诗中以“草”为喻,描绘了其生长蔓延对环境的破坏,以及铲除之必要性。
首句“最恶无如草,烟霾日复阴”,开篇即点明草的恶劣影响,如同烟雾般遮蔽光明,日复一日地笼罩着大地,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草蔓延的景象和带来的阴霾感。
接着,“用柔人不觉,滋蔓地全侵”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草的特性——看似柔弱,却能悄无声息地侵占土地,给人以不知不觉间土地被侵蚀的感受,暗含了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威胁的警醒。
“禾众伤犹浅,兰孤害更深”两句对比,将草与禾、兰进行比较,强调了草对不同植物造成的伤害程度,其中“兰孤害更深”尤为突出,暗示了草对某些珍贵或脆弱植物的破坏更为严重,体现了作者对特定对象的关注与担忧。
最后,“只须都铲尽,方快至仁心”表达了彻底清除草的决心与愿望,认为只有铲除这些有害之物,才能达到真正的仁慈与公正,寓意深刻,寄寓了对社会、自然环境治理的思考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草”的象征,反映了对环境破坏与治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谐、公正社会的向往,语言简洁有力,寓意深远。
豫章才子龙门客,别驾闽州声籍籍。
春帆曾食汉家鱼,秋灯几听南雄笛。
王程迢递不辞难,守道何妨未转官。
白云片片乡山远,风木萧萧陇日寒。
银妆束带乌纱帽,锦作朝衣紫鸾诰。
佐郡长悬魏阙情,归骖又指吴门道。
江亭把酒别同僚,卢橘花深惜去桡。
南宫此度非常调,应接鹓鸾上九霄。
海上迢迢江水东,江心绝巘青芙蓉。
横空积霭几千丈,绿萝袅袅花濛濛。
深沈玉镜浮仙岛,黛色青青不堪扫。
芳草矶头望欲流,夕阳渡口看还好。
翠壁红泉高际天,閒云古木相连延。
岚烟瀑雨猿声里,僧舍人家鸟道边。
仙舟江上何潇洒,此地那能驻君马。
思尔青云得意时,莫忘幽期绿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