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草堂(cǎo táng)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房,比喻清贫的居所。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风起(fēng qǐ)的意思:指风开始刮起来,也比喻事情开始发生或情况开始变化。
海上(hǎi shàng)的意思:指在海上,常用来形容船只在海上航行。
江上(jiāng shàng)的意思:指在江河上,表示在江河之上或靠近江河的地方。
前调(qián diào)的意思: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或态势。
乌纱(wū shā)的意思:指黑色的头巾或面纱,也比喻隐藏真相或掩盖事实。
野径(yě jìng)的意思:指小路、僻径,比喻较为偏僻、少有人走的道路。
萤影(yíng yǐng)的意思:形容火光摇曳、闪烁不定。
渔艇(yú tǐng)的意思:指渔民用来捕鱼的船只。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云间(yún jiān)的意思:指高山之间的云雾弥漫,形容风景优美、宜人。
- 翻译
- 微风吹过竹林,萤火虫飞舞,月光照亮江面,笛声悠扬。
夜晚寂静,我在栏杆前弹奏绿绮琴,白天阳光高照,我在窗下戴着乌纱帽。
小舟在远处的沧海上漂泊,我的草堂隐匿在白云深处。
柴门半掩于潮水中,一条野径斜穿过满眼的青草。
- 注释
- 风起:微风起。
竹间:竹林中。
萤影乱:萤火虫飞舞。
月明:月光明亮。
江上:江面上。
笛声多:笛声悠扬。
夜静:夜晚寂静。
槛前:栏杆前。
调绿绮:弹奏绿绮琴。
日高:阳光高照。
窗下:窗下。
戴乌纱:戴着乌纱帽。
渔艇:小舟。
沧海:大海。
草堂:草堂。
深锁:隐匿。
白云间:白云深处。
柴门:柴门。
半掩:半掩着。
潮光:潮水。
野径:野径。
斜分:斜穿。
草色:青草。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开头两句“风起竹间萤影乱,月明江上笛声多”通过对比手法,勾勒出夏夜的宁静与生机。竹林里的风吹动了萤火虫,使其闪烁如星辰一般;而月光下的江面,则是渔舟唱晚的好去处,笛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情景。
接下来的两句“夜静槛前调绿绮,日高窗下戴乌纱”则描写了诗人夜晚和白天的生活情趣。在静谧的夜晚,诗人坐在槛前,轻轻地拨动着绿色的琴弦,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宁静与愉悦;而在明亮的日光下,诗人则戴着乌纱(一种用黑色丝线织成的头巾),或许是在书房里沉浸于阅读和写作。
“渔艇远飘沧海上,草堂深锁白云间”这两句诗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渔舟在辽阔的沧海(此处可能指代广大的江海)上飘泊,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无边界限;而草堂,则是诗人隐居的地方,被白云环绕,显得宁静而又超脱。
最后两句“柴门半掩潮光里,野径斜分草色中”则描写了诗人的生活场景。柴门半掩,意味着诗人并不完全与世隔绝,而是留下了一线天地之间的联系;而野径斜分草色,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行走路径,被鲜绿的野草所环绕,显得平和而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他那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