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暮喜友人自京还》
《秋暮喜友人自京还》全文
明 / 王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黄花萧索暮寒催,千里怜君此日回。

自说月明霜冷夜,相思曾倚凤凰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凤凰(fèng huáng)的意思:凤凰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象征着吉祥、美好和重生。在成语中,凤凰常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崛起和重生。

黄花(huáng huā)的意思:比喻事物或人的本质已经改变或消失。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相思(xiāng sī)的意思:相互思念、思念对方的心情。

萧索(xiāo suǒ)的意思:形容寂寞冷落、凄凉无人的景象。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凤凰台(fèng huáng tái)的意思:指高耸的台阶或高台,也比喻位居高位或地位显赫的人。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秋暮喜友人自京还》描绘了深秋时节,友人从京城返回,诗人内心充满喜悦的场景。首句“黄花萧索暮寒催”,通过黄花凋零、傍晚寒意加重的景象,渲染出秋日的凄清与寂寥,也暗寓友人归来的不易和季节的变迁。

次句“千里怜君此日回”,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和此刻重逢的欣慰之情,“千里”二字强调了距离之远,更显友情的珍贵。“此日回”三个字则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后两句“自说月明霜冷夜,相思曾倚凤凰台”,通过友人口中讲述的月明霜冷之夜,进一步深化了思念之情。而“相思曾倚凤凰台”一句,借凤凰台这一典故,寓言了友人在京城时诗人对他的思念,以及此刻重聚的共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友人归来的期盼与喜悦。

作者介绍
王恭

王恭
朝代:明   字:安仲   籍贯:长乐沙堤   生辰:1343-?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你喜欢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二伏羲

羲皇圣神,开物成务。画卦造书,文字之祖。

神明以通,造化以宣。万世道统,兹其发源。

(0)

送司成龚云岗赴南都

甲第声名重,朝廷宠渥频。

人文开泰运,宇宙际昌辰。

带绾金鱼丽,袍裁锦雀新。

即看风轨地,原是庙廊珍。

多士沾时雨,贤僚契德邻。

盐梅须鼎辅,风采切朝绅。

雅志希前哲,休光绝后尘。

陶镕资大冶,礼乐范斯人。

共仰师模盛,随看帝命申。

高岗鸣彩凤,瀚海跃神鳞。

将母瞻黄道,承欢侍锦茵。

北堂娱永日,南国庆长春。

惜别情何极,论交意独嚬。

伫闻徵召下,翘首大江滨。

(0)

送太学生邹子开南还

文采尔翩翩,穷经正少年。

来游上国日,归及早秋天。

孤楫悬西照,寒枝咽露蝉。

好寻桑梓乐,还咏鹡鸰篇。

(0)

观刈稻

秋霁郊原净,平畴刈穫空。

千林留夕照,隔坞听高舂。

数口劳生计,三时念仆功。

流移多未复,能得几家同。

(0)

拟古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嗟吁寡闻道,当事力靡胜。

坐无涵养功,忧乐苦缠萦。

时当拂逆来,浅中每怦怦。

虽无得失较,不免宠辱惊。

有客款我堂,慰言极慇诚。

上探元化理,中述圣哲情。

谓予子有得,悄悄疑未平。

谓予子无得,谅子心地清。

丈夫志远猷,雅量包沧溟。

公论定身后,琐琐焉足争。

我起拜谢客,如醉寐得醒。

一洗芥带胸,烈日消春冰。

佩服金玉言,优游毕馀生。

(0)

星变

五夜天无云,列宿繁以张。

仰见东北隅,怪事发异常。

一星光煜煜,芒吐数尺长。

上扫天心中,斗柄争低昂。

河汉影清浅,月色黯无光。

众星渐稀疏,独与太白当。

吾闻天垂象,感召非杳茫。

历考往牒中,为训亦昭彰。

仰惟吾圣君,秉心契陶唐。

夙夜勤万几,四海冀时康。

灾变亦何为,此理谁能详。

三岁三见之,简册所未尝。

草茅杞人忧,时时热衷肠。

巫咸不可问,天道信讵量。

矫首睇玄穹,俛默心徬徨。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