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蟋蟀》
《蟋蟀》全文
明 / 陶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蟋蟀傍吾语,秋寒声更圆。

萧萧风露下,切切客窗前。

催得鸣机织,惊回警枕眠。

扬须频吐气无乃便便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便便(pián pián)的意思:指轻便、方便。

风露(fēng lù)的意思:指春天的风和露水,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寒声(hán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凄凉、冷冽。

机织(jī zhī)的意思:指事物的结构和组织有条理、有层次。

警枕(jǐng zhěn)的意思:指因忧虑或担心而不能安稳入睡,枕头下面感觉像有东西一样,形容思虑重重。

客窗(kè chuāng)的意思:客窗指客人在窗户外,主人在窗户内,表示主人和客人之间的隔阂和疏远。

鸣机(míng jī)的意思:指人们合作努力,共同齐心协力,如同机器一样有序运转。

切客(qiē kè)的意思:指以欺骗、剥削等手段从他人处获得利益的行为。

切切(qiè qiè)的意思:形容非常迫切、殷切、急切。

吐气(tǔ qì)的意思:指发出声音、吐出气息等行为。

无乃(wú nǎi)的意思:表示事情的结果出乎意料,与预期相反。

蟋蟀(xī shuài)的意思:比喻人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坚强、顽强的精神。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陶安的《蟋蟀》描绘了一幅秋夜静思的画面。首句“蟋蟀傍吾语”,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蟋蟀在夜晚靠近诗人的身边,仿佛在低语,营造出一种亲密而宁静的氛围。接着,“秋寒声更圆”点明了季节,秋夜的寒冷使得蟋蟀的叫声更为清晰圆润。

“萧萧风露下,切切客窗前”进一步描绘了环境,风声和露水声交织,加上蟋蟀的鸣叫,显得格外凄清,诗人身处异乡客居,情感上与这自然之声产生了共鸣。“催得鸣机织,惊回警枕眠”则借物抒怀,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被蟋蟀声唤醒,难以入眠的离愁。

最后两句“扬须频吐气,无乃甚便便”看似写蟋蟀的动作,实则寓言诗人内心的不平静。这里的“扬须”和“吐气”可能是诗人自我解嘲,说蟋蟀的鸣叫让他无法安睡,但也反映出他幽默中带着无奈的情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夜蟋蟀的独特感受,寓情于景,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陶安
朝代:明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猜你喜欢

瓶中指甲花初来甚香既久如无之

胆瓶花在读书床,坐久看来似不香。

便比古今求道者,学成却与道相忘。

(0)

论文有感

纷纷见解何差别,豪杰还须间世生。

识在雷从起处起,文如泉但行当行。

均为千载无双士,莫问三苏与二程。

丹井红泉南谷老,似渠宗旨更难明。

(0)

送丘进道入京

孝慕三霜不脱衰,月评甚美况清才。

为贫遮日投竿去,得趣吟风讲学来。

翁岂常人嗟宰木,我尝为子指庭槐。

有皋能赋谁嘘送,莫使君王忆老枚。

(0)

月仲弟重九日庆七十

自得斋中得乐全,对床白发者希年。

尚平债了閒无事,洛社交多誉独贤。

女嫁比邻来往密,醉忘巾栉起居便。

紫薇旧伴今如梦,喜插黄花寿阿连。

(0)

和后村喜大渊至二首·其一

可笑儿痴觅句忙,先生善诱许升堂。

未应得髓能如可,敢道言诗亦与商。

笔落更誇风雨疾,袖回犹射斗牛光。

句中有眼容参取,肯靳涪翁古印章。

(0)

晓作偶成

饭粟羹藜漫曲肱,病无俗物也身轻。

万钱下箸非吾事,数卷残书了此生。

学浅幸无禅二障,心閒喜与迹双清。

更长睡足元无梦,又听檐间足足鸣。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