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草(bái cǎo)的意思:白草意为雪中的草,形容坚强不屈的品质。
边思(biān sī)的意思:边界之外的思考或思维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都护(dū hù)的意思:指古代边防将领,也用来比喻保护边疆或领导一方。
风高(fēng gāo)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狂风呼啸的状态。
古戍(gǔ shù)的意思:古代的城堡或要塞。
汉家(hàn jiā)的意思:指中国人的家庭、国家或民族。
军声(jūn shēng)的意思:军队行进时的声音,也指军队的威严和气势。
马嘶(mǎ sī)的意思:形容马儿长嘶声,比喻形势紧迫或战争即将爆发。
木落(mù luò)的意思:指树叶脱落,也比喻人事物的衰败或失去原有的生机。
入征(rù zhēng)的意思:被征召入伍参军。
四镇(sì zhèn)的意思:四个镇,指的是四个相互支持、互相配合的地方。
原木(yuán mù)的意思:指未经加工的木材,比喻人的天性和本质。
云齐(yún qí)的意思:指众多人或物聚集在一起,形成庞大的气势或规模。
征鼙(zhēng pí)的意思:指招募壮丁,征召士兵。
雉堞(zhì dié)的意思:指城墙上的雉堞,比喻坚固的城墙或堡垒。
- 鉴赏
这首清代蒋湘垣的《塞下》描绘了一幅边塞雄浑壮丽的画面。首句“贺阑千嶂与云齐”,以贺兰山的峻岭与云层相接,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险峻。次句“白草横天雉堞低”则通过白草漫漫和低矮的城楼,渲染了荒凉而宁静的边塞气氛。
第三句“古戍军声严夜月”,在寂静的夜晚,古老的戍楼上传来严肃的军号声,增添了边关的紧张与威严。第四句“清秋边思入征鼙”,在清冷的秋季,战士们的思乡之情融入战鼓声中,流露出戍边将士的无奈与坚韧。
第五、六句“寒原木落双雕急,绝塞风高万马嘶”,进一步描绘了边地的寒冷与空旷,猎鹰疾飞和万马嘶鸣,构成一幅生动的边塞图景。最后一句“蕃部不须窥四镇,汉家都护在安西”,表达了对边防稳固、国力强大的自信,显示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风光,同时融入了戍边将士的情感,展现了清代边塞诗的雄浑与深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