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
- 注释
- 二火:指两个如火般炽热的事物或情感。
皆食:都消耗、吞噬,比喻两者相互影响、共同经历。
始同荣:开始时一同享受荣耀或幸福。
末同戚:末了时一同承受悲哀或困苦。
- 翻译
- 两团火都吞噬着,起初共享繁荣,最终共担悲伤。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唐代,描绘了一个公主的命运与情感世界。开篇“二火皆食,始同荣”,这里的“二火”通常指的是日月之光,是宇宙中最明亮的两大自然现象。它们既能照耀万物,也拥有吞噬一切的力量。在诗人的笔下,它们代表着权力与贵族的辉煌,可能暗示公主出生在一个尊荣的家庭环境中,享受过豪华奢侈的生活。
接着“始同荣”,表明公主要经历的是从小被金银珠宝簇拥成长的荣耀与富贵。这个词组传达了公主最初的人生阶段是与荣誉和光辉共存的,充满了尊贵与美好。
最后一句“末同戚”,这里的“末”意味着人生的晚期或者结束。"同戚"则是一种悲哀的情感联结,暗示公主在生命的尽头可能遭遇了悲伤或不幸。这可以理解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便是曾经享受过极致荣华的人,也难免会有失去和哀伤的一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光明与黑暗、尊贵与悲哀,勾勒出一个从辉煌到哀戚的生命轨迹。它不仅展现了公主个人的命运变化,也反映出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人生起伏的感慨和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汪松溪遗集并所著诗学汝为
近世作者何纷纷,牛毛麟角谁能分。
文人傅否生未必,要在光脑能常存。
先生往矣遗稿在,我得读之从后昆。
岂其天意假司命,乃遣大雅来扶轮。
文章可解妙难解,望候但觉春温温。
慨然想见公为人,坐公读书秋树根。
不疏不园邻郑村,村人往往罕识面,键关晤对惟皇坟。
界除一切可已事,放作百劫难刊文。
铸山煮海富研述,四始六际逾纷纶。
上追申克溯元本,下揖亨苌相讨论。
十年书成付庭鲤,六经未有如诗尊。
乃知文字有元气,得古独厚方深醇。
瓣香欲祝来已晚,私淑尚有伊川孙。
是真窥见法眼藏,不轿皇甫来韩门。
三时抱简声常吞,先生赍志良苦辛。
方今幸值右文代,石渠众彦趋如云。
此书一出有目见,先遣雅奏从天闻。
一编家置意中事,但恨不及当公身。
《题汪松溪遗集并所著诗学汝为》【清·黄景仁】近世作者何纷纷,牛毛麟角谁能分。文人傅否生未必,要在光脑能常存。先生往矣遗稿在,我得读之从后昆。岂其天意假司命,乃遣大雅来扶轮。文章可解妙难解,望候但觉春温温。慨然想见公为人,坐公读书秋树根。不疏不园邻郑村,村人往往罕识面,键关晤对惟皇坟。界除一切可已事,放作百劫难刊文。铸山煮海富研述,四始六际逾纷纶。上追申克溯元本,下揖亨苌相讨论。十年书成付庭鲤,六经未有如诗尊。乃知文字有元气,得古独厚方深醇。瓣香欲祝来已晚,私淑尚有伊川孙。是真窥见法眼藏,不轿皇甫来韩门。三时抱简声常吞,先生赍志良苦辛。方今幸值右文代,石渠众彦趋如云。此书一出有目见,先遣雅奏从天闻。一编家置意中事,但恨不及当公身。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6067c6a397dd0b8591.html
答和维衍二首·其二
我行绕江百向背,未得径渡波滔滔。
宣州十日解鞍卧,又听万绿喧青蜩。
当头作剧赵顿日,六十画刻何迢迢。
知君怜我有羸疾,那禁触热如燖炰。
滨江瘴湿更多厉,遍体疮溃流黄膏。
闻君亦复有同病,当竟静处勤爬搔。
不然世多嗜痂癖,灵休肤剥愁难逃。
目前文战有小敌,好用全力前相鏖。
旧穿杨叶更一试,虽不得仙亦足豪。
莫言创瘢已竟体,便泯得失如秋毫。
秋风转眼苏客困,忍耐半月炎威歊。
百端琐碎不堪说,便望寄书慰郁陶。
高秋恐我涉江去,此时音问愁寥寥。
新安与洪稚存
昔卧碧溪月,日对天都云。
芳樽独倾倒,扼腕无夫君。
哀猿与落狖,一一悲离群。
转徙四五年,此间忽携手。
名山对故人,问我开怀否。
甫见藤萝花,今来荫溪路。
溪边一片石,我坐思君处。
相思亦云切,相见幸勿疏。
且有向平约,百年方及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