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神 物 宋 /王 安 石 神 物 登 天 扰 可 骑 ,如 何 孔 甲 但 能 羁 。当 时 若 更 无 刘 累 ,龙 意 茫 然 岂 得 知 。
- 注释
- 神物:指非凡或神秘的生物,如龙。
登天:升天,飞向天空。
扰可骑:可以驾驭或者控制。
孔甲:古代传说中的帝王,据说能驯服龙。
羁:约束,管制。
当时:指古代那个时期。
若:如果。
更无:没有。
刘累:也是一位传说人物,据说是孔甲的助手,帮助他驯龙。
龙意:龙的心意,这里指龙的意愿。
茫然: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岂得知:怎能知道,怎能理解。
- 翻译
- 神奇的生物飞升到天空,竟然可以驾驭,
为什么只有孔甲能约束它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神物》。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巧妙,表达了诗人对神秘力量和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神物登天扰可骑”,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手法,将神物比作登天之马,形象地描绘出其超凡脱俗、不可捉摸的特性。这里的“扰”字意味着打扰或触犯,暗示着神物不受世间拘束,它能够自由穿梭于天界。
接着,“如何孔甲但能羁”,诗人提出了一个反问,孔甲(古代名马)虽然威猛,但在面对神物时,也只能被羁縻,即使是如此威猛的生物也无法与之匹敌。这里通过对比突显了神物的超然地位。
第三句“当时若更无刘累”,诗人引入历史人物刘累,据说他能够制服凶兽,这里用来强化神物的不凡。在没有刘累的情况下,神物就更加无法抗衡。
最后,“龙意茫然岂得知”则是对整个情境的一种感慨。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神秘,诗人通过“茫然”的字眼表达了面对神物时人类智慧的局限性,即便是如龙一般强大的事物,其意志也难以为人所知。
综上所述,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深邃的思想和高度的艺术造诣,通过对神秘力量的描写,抒发了人类面对自然界时的敬畏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独漉篇
上天阴阴,云多风疾。风疾尚可,云多蔽日。
野狐哀鸣,求匹于薮。我欲殪之,念其无友。
文彪徽絷,爪牙无施。我心怀愤,与之同悲。
鱼潜在渊,不见其形。悲歌踯躅,孰知我情。
黄鸟翩翩,在彼江涯。凌风一举,燕雀安知。
偶然吟四首·其四
閒来辟幽园,近傍江城侧。
卑栖发高吟,贫居富春色。
不种无实花,不筵遁情客。
人去事已迟,白发覆尔额。
吾意非至言,但求情性适。
衰壮不甚遥,安用大分析。
少年自相讥,野老自相忆。
所好且从吾,世态任翻易。
喜雨第三篇
去年八月喜无云,我从北来忧颇殷。
时冬刈禾得半实,又有稗子插其真。
城中井泉到底竭,百家出汲江之滨。
我志去官箭在彀,如笋谢箨未离身。
弃置百责无一可,倚毗一老有馀亲。
十月寒风吹捲地,鱼龙结蛰无经济。
千山明峭多霁色,四泽空县断阴气。
以首触石求石知,大冬祷雨无乃似。
岂期诚信无阴阳,举手加额雨骤至。
海郊磥砢十丈强,壸山东南土愈刚。
麦子下地一旬发,野人期作三月粮。
造化膏泽重伤惠,樽栉未肯来泱泱。
春晴又复成亢烈,癸酉之忧未能忘。
郡前父老满道白,谓今䃫谷钱两百。
黄睛富民有红腐,翕缩不粜窥我逼。
眼前饥疮聊自扪,后若更饥易子食。
天听为闻作云雾,叆叇如商雨分数。
终见雷霆击东海,雨点骤白无行路。
野妇赤脚走远塍,归牛翘鼻浮荒渡。
舍南舍北飞属玉,禾如青油泼农目。
今年贾楚定不施,秋米上仓敢亏斛。
《喜雨第三篇》【明·张琦(君玉)】去年八月喜无云,我从北来忧颇殷。时冬刈禾得半实,又有稗子插其真。城中井泉到底竭,百家出汲江之滨。我志去官箭在彀,如笋谢箨未离身。弃置百责无一可,倚毗一老有馀亲。十月寒风吹捲地,鱼龙结蛰无经济。千山明峭多霁色,四泽空县断阴气。以首触石求石知,大冬祷雨无乃似。岂期诚信无阴阳,举手加额雨骤至。海郊磥砢十丈强,壸山东南土愈刚。麦子下地一旬发,野人期作三月粮。造化膏泽重伤惠,樽栉未肯来泱泱。春晴又复成亢烈,癸酉之忧未能忘。郡前父老满道白,谓今䃫谷钱两百。黄睛富民有红腐,翕缩不粜窥我逼。眼前饥疮聊自扪,后若更饥易子食。天听为闻作云雾,叆叇如商雨分数。终见雷霆击东海,雨点骤白无行路。野妇赤脚走远塍,归牛翘鼻浮荒渡。舍南舍北飞属玉,禾如青油泼农目。今年贾楚定不施,秋米上仓敢亏斛。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3167c6e062ae2b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