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李子西出按宣大·其一》
《送李子西出按宣大·其一》全文
明 / 李舜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拂晓危旌,严垂指北平

烽烟还未靖,骢马遄征

二镇雄天邑千山石城

直劳前箸借,已夺右贤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平(běi píng)的意思:北平是指北方的平原地区,也指平和安宁的状态。

遄征(chuán zhēng)的意思:指行军迅速,征战奔波。

骢马(cōng mǎ)的意思:指一匹骑乘的好马。

烽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时期烽火四起、战事频繁的景象。

拂晓(fú xiǎo)的意思:拂晓是指太阳刚刚升起,天刚亮的时候。

前箸(qián zhù)的意思:指前一只筷子,比喻先到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指排在前面的人或事物。

千山(qiān shān)的意思:指很多山,形容山势磅礴、连绵不尽。

石城(shí chéng)的意思:石头建成的城堡,比喻坚固牢固的防御工事。

天邑(tiān yì)的意思:指天空中的星辰宇宙,也引申为广阔无垠的世界。

危旌(wēi jīng)的意思:指权势岌岌可危,危险迫在眉睫。

右贤(yòu xián)的意思:指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位,能够辅佐君主,助其治理国家的贤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黎明时分,旗帜飘摇,指向北方边疆的情景,显示出军事行动的紧迫。烽火尚未完全平息,诗人李舜臣便催促友人李子骑着骢马迅速出征,前往宣大地区执行任务。他所提及的"二镇雄天邑",可能指的是两个重要的军事据点,而"千山亘石城"则强调了宣大地区的险峻地形和坚固防御。

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关切,认为此次出征不仅需要个人的勇猛,还可能消耗掉前方将领的智谋,暗示了任务的艰巨。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战事紧张气氛和友情关怀的送别诗,展现了明朝边塞诗常见的豪迈与忧虑交织的情感。

作者介绍
李舜臣

李舜臣
朝代:明   字:汝谐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猜你喜欢

陇头水

陇坂崎岖陇水长,征人陇上望家乡。

停车驻马不能渡,呜咽声中欲断肠。

抽刀斩水水不绝,拔山塞川川更咽。

前军洗疮血尚存,后军滴泪水复浑。

丈夫有志沙场死,未到陇头愁塞耳。

(0)

自题诗本

幼小工刺绣,极知箴线难。

秖缘花样古,不耐入时看。

(0)

问中使

问中使,几日发,长安老臣当死。

死不难,中使答,言从大梁至,大梁贼耳。

胡称使,君不见,吐蕃使者中道亡。

相臣节度死凤翔,老奸有貌幸不扬。

三年饱食居庙堂,沣州客死非人殃。

(0)

再答写怀

腊酒初封半坼泥,惜春连日醉芳溪。

莺林歌断停杯待,花阵香来满袖携。

榻遍彩笺多咏蜀,调成锦瑟肯干齐。

南游暂借江山助,未必青冥羽翼低。

(0)

杜东原酬意图·其一

美哉延绿亭,水竹含清秀。

中有鹿冠翁,枕书眠白昼。

云卿通家子,翘思远相候。

执手问平安,呼童列觞豆。

况当二阴月,大火将西流。

(0)

杨白花二首·其二

宁唱采菱曲,休歌杨白花。

菱生犹有蒂,花去落谁家。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