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书屋内外的自然景色与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家族传承的温馨画面。
首句“高槐书屋绿阴匀”,以“高槐”点明书屋所处环境的高雅与幽静,“绿阴匀”则生动描绘出槐树浓密的绿荫覆盖着整个书屋,营造出一片清凉宁静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书屋主人对环境的精心选择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次句“睫眼流光卅二春”,巧妙地将时间概念融入个人体验中。“卅二春”代表了漫长的岁月,而“睫眼流光”则是对时间流逝的直观感受,仿佛岁月在眨眼间就过去了。这一句通过细腻的视觉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飞逝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生命旅程的回顾与反思。
接下来的“昔日恩承仁祖处”,将话题转向家族历史与情感。这里提到的“仁祖”可能是诗人对先辈的尊称,表明书屋不仅是学习与思考的场所,也是家族记忆与情感的寄托。通过“恩承”一词,诗人表达了对先辈恩泽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与传承。
最后一句“今来又作抱孙人”,则将视角转向未来,预示着家族的延续与希望。诗人以“抱孙人”的身份自喻,意味着他即将成为家族新一代的见证者与引导者。这一句不仅体现了家族血脉的传承,也蕴含了对后辈成长的期待与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时间的流转、家族的情感与未来的展望,构建了一个既充满自然之美的书屋场景,又富含人生哲理与家族情感的意境。诗人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对家族传统的珍视、对未来希望的憧憬,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家族意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俞本之山人还金昌
满径黄花桑落酒,送客关门折衰柳。
涉世空怀失路悲,干时自乏谭天口。
片刺侯门不得通,桂薪玉粒哭途穷。
半年逆旅貂裘敝,一剑飘然马首东。
劝君休下杨朱泪,客里秋风易憔悴。
伏枕愁为越国吟,吹箫归向吴门醉。
此日诸侯厌布衣,可怜穷达世情非。
君归莫叹行装薄,多少空囊人未归。
题宾月楼空江秋笛二卷后
爨下有焦桐,柯亭有枯竹。
何期得遇蔡中郎,一取为琴一为笛。
中郎已死知音稀,每有奇物谁能知。
汨没泥沙弃水火,令人往往心伤悲。
国初至今二百载,其人与骨今安在。
二图沦落在人间,墨迹依稀犹未改。
吾乡陈伯炜、郑浮丘,两人前辈称风流。
坐宾楼上三更月,吹笛空江万籁秋。
名公诗句题应遍,画图潇洒尤堪羡。
恍若笛声江上闻,尚疑月色楼头见。
当年弃置废簏中,蠹鱼蚀尽尘埃蒙。
余偶得之发大叫,心颜怡悦开双瞳。
吁嗟乎,奇物显晦自有数,岂但柯亭之竹峄山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