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前约近城凤里到周子竹园·其一》
《秋前约近城凤里到周子竹园·其一》全文
明 / 李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竹径三友清幽半在君。

抛书为对客,把酒论文

青苔雨后独鹤人群

携手欲同去,相看日未曛。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把酒(bǎ jiǔ)的意思:举杯祝酒,为了庆祝或表达祝福而举杯。

独鹤(dú hè)的意思:指独自行动的人,比喻不合群、独立行动的人。

论文(lùn wén)的意思:

[释义]
(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构成]
偏正式:论(文
[例句]
撰写学术论文。(作宾语)

清幽(qīng yōu)的意思:宁静幽雅,清净幽深。

青苔(qīng tái)的意思:指长满石头或地面的苔藓,比喻长期未被打理或使用的事物。

人群(rén qún)的意思:形容人群非常多,数量庞大。

三友(sān yǒu)的意思:指的是忠诚的朋友、互相帮助的伙伴,指以友情为基础的三个好朋友。

相看(xiāng kàn)的意思:互相注视,互相看着对方。

携手(xié shǒu)的意思:手拉手,一同前行,合作共同达到目标。

雨后(yǔ hòu)的意思:指雨后天晴,雨过天晴,形容事情经过困难或逆境后,出现好转或变得更好。

竹径(zhú jìng)的意思:指狭窄而幽静的小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竹园相聚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竹径来三友”,以竹径象征友谊之路,三友则暗指诗人及其两位好友,形象地表达了三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清幽半在君”一句,既赞美了竹园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主人周子的高雅品味。

“抛书为对客,把酒好论文”两句,生动展现了聚会时的情景:诗人放下手中的书卷,与友人畅饮谈文,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学问的热爱。通过“抛书”与“把酒”的对比,突出了友情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青苔过雨后,独鹤向人群”描绘了一幅雨后青苔湿润、鹤独自漫步于人群中的画面,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鹤作为高洁之物,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最后,“携手欲同去,相看日未曛”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意犹未尽,希望继续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日未曛,即太阳尚未落山,象征着时间的充裕和生活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园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友情、学术、自然与精神追求的和谐统一,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李贽

李贽
朝代:明   字:宏甫   号:卓吾   籍贯:福建泉州   生辰:1527~1602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猜你喜欢

秋萍

寒流如镜碧烟和,贴贴青萍出涧阿。

影动疏星秋欲曙,风回落木水生波。

潜鱼坠散冲无数,古岸潮平聚更多。

自是浮生易漂泊,不因霜露怨蹉跎。

(0)

偶为松阴高士图并题以诗

独坐长松下,仙籁谡盈耳。

不作不闻观,会取闻前理。

高人无一事,徙倚把芳菊。

孰当青眼看,邱陵苍满目。

烟云作供养,泉石资吟凭。

崔氏却无亭,陶家原有径。

(0)

空山十首·其一山有云

山中何有,云在其中。以光为影,以色为空。

我观其变,变乃无穷。以今萧索,出古鸿濛。

用汝作霖,汝昌厥功。在山者独,在天者同。

(0)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

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飞升元不用丹砂。

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

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馀声、归向水仙誇。

(0)

出关

边楼回首削嶙峋,筚篥喧喧驿骑尘。

敢望馀生还故国,独怜多难累衰亲。

云阴不散黄龙雪,柳色初开紫塞春。

姜女石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0)

秋日杂感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