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挂疏柳,远江横暮檐。
好风疑有意,堕叶故争帘。
这首诗描绘了望海楼所见的秋日景象,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
首联“雨声林外尽,秋色望中添”,以雨声渐止,秋色在远方逐渐显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雨后的森林显得格外清新,而远处的秋色则增添了几分季节的韵味,引人遐想。
颔联“落日挂疏柳,远江横暮檐”,进一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色。落日在稀疏的柳树间悬挂,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作;而远处的江水横跨在傍晚的屋檐之下,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壮阔的画面。这两句通过落日与疏柳、远江与暮檐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广阔。
颈联“好风疑有意,堕叶故争帘”,则是对微风和落叶的细腻观察。微风似乎有意地吹拂,带着一丝凉意,而落叶则像是故意地与窗帘互动,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这一联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尾联“为问楼中客,胡为尽日淹”,则转向对楼中之人的关注,提出疑问:为何楼中的客人会停留如此之久?这既是对人物行为的询问,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美好景致的留恋之情。通过这一问,将读者的思绪从具体的景物转向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时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久雨败沼荷,晓风猎岩桂。
人各动归思,子独谋远逝。
峡门去来舟,日为声利计。
扣舷数得失,子独寻师锐。
径山天尺五,披光出蒙翳。
云居接庐阜,荐福踞鄱汭。
维此三大老,从之可卒岁。
玉泉亦清冽,纵饮争挽袂。
南极百十城,一一尽所诣。
宁使茧生足,肯畏雪封砌。
更忆大瞿昙,捐身求半偈。
圜墙闲木索,南亩富锄钩。
人谓贤使君,治术本轲丘。
丹禁颇念远,白简频黜幽。
那知牧养手,安坐穷山陬。
国是久已定,谅非卿士谋。
除书下八行,仁风被九州。
自怜登门旧,长裾曳齐邹。
送公朝帝所,别语不忍休。
腰组挂银黄,刻日赐通侯。
应记远宗子,茅檐卧高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