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送从弟诗三首·其二》
《赠送从弟诗三首·其二》全文
魏晋 / 刘桢   形式: 古风

亭亭山上松,瑟瑟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惨凄终岁端正

岂不凝寒松柏本性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本性(běn xì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固有的、不易改变的本质和特征。

冰霜(bīng shuā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天气或环境。也用来比喻严寒的态度或态度冷漠。

惨凄(cǎn qī)的意思:形容非常悲惨、凄凉。

端正(duān zhèng)的意思:指人的言行举止合乎规范,正派而庄重。

风声(fēng shēng)的意思:风声指的是风吹过的声音,也比喻传言、谣言等。

凝寒(níng hán)的意思:形容非常寒冷。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瑟瑟(sè sè)的意思:形容寒冷或惊恐的样子。

松柏(sōng bǎi)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优良,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贞不屈。

亭亭(tíng tíng)的意思:形容婀娜多姿、姿态优美的样子

一何(yī hé)的意思:表示程度或数量之大,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动词。

终岁(zhōng suì)的意思:指整个年岁,表示一年的始终。

中风(zhòng fēng)的意思:指中风病,也用来形容突然遭受打击或意外的困扰。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冬日山谷风景的诗,通过对松树与风声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苍茫与生命力的坚韧。

诗人以“亭亭山上松”开篇,描绘出一幅山上的松树高耸挺拔的画面。紧接着,“瑟瑟谷中风”则将视角转向深谷之中的秋风,传达了一种微妙而又明显的自然动静交织的氛围。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不仅强化了前文对景物描绘的情感,更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生命力与大自然力量的赞叹。这里,“盛”字和“劲”字都用来形容风声和松枝,既表达了一种动态美,又映射出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在接下来的“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中,诗人捕捉到了冬日景象中的另一个侧面——寒冷与静谧。这里,“冰霜”指的是结霜的景象,而“惨凄”则是对这景象所激发的情感之描述。“终岁常端正”,则表明了松树在严冬中依然保持着其坚守不屈的姿态。

最后,“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以哲理性的语言总结全诗。这里,“岂不罹凝寒”意味着自然界的冷酷与严峻,而“松柏有本性”则表达了生命体内天然而坚强的品质——即使在严冬中,也能保持自身的本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上松树和谷中的风声、寒霜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力的不屈不挠,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坚守本性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刘桢

刘桢
朝代:魏晋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刘桢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4卷,《毛诗义问》10卷,皆已佚。
猜你喜欢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0)

班婕妤三首·其三

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

总向春园里,花间笑语声。

(0)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0)

圣泉宴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0)

淮南使回留别窦侍御

恋恋春恨结,绵绵淮草深。

病身愁至夜,远道畏逢阴。

忽逐酒杯会,暂同风景心。

从今一分散,还是晓枝禽。

(0)

遣兴十首·其七

爱直莫爱夸,爱疾莫爱斜。

爱谟莫爱诈,爱施莫爱奢。

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

用人如用己,理国如理家。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