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松生便黑,野藓看多红。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胡 氏 溪 亭 唐 /朱 庆 馀 亭 与 溪 相 近 ,无 时 不 有 风 。涧 松 生 便 黑 ,野 藓 看 多 红 。雨 足 秋 声 后 ,山 沈 夜 色 中 。主 人 能 守 静 ,略 与 客 心 同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有(bù yǒu)的意思:没有,没有存在或拥有某种东西
涧松(jiàn sōng)的意思:指坚定不移、坚强不屈的品质。
客心(kè xīn)的意思:指客人的心思,也指对客人的关心和尊重。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守静(shǒu jìng)的意思:守持安静,保持沉默。
无时(wú shí)的意思:没有时候,表示没有时间的概念。
相近(xiāng jìn)的意思:指非常接近,相似。
夜色(yè sè)的意思:指夜晚的景色或氛围。
雨足(yǔ zú)的意思:形容雨水充足,下得很大。
主人(zh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权力、地位或掌握主动权的人。
- 翻译
- 亭子紧邻小溪,风儿无时不在吹拂。
涧边的松树自小就长成深色,野外的苔藓看起来多是红色。
秋雨过后,山中的声音更显清脆,夜晚降临,山色更加深沉。
主人能保持内心的宁静,这与客人的心情大致相同。
- 注释
- 亭:亭子。
溪:小溪。
无时:随时。
不:不。
有:存在。
涧松:山谷中的松树。
生便:自小就。
黑:深色。
野藓:野外的苔藓。
看:看上去。
多:大多。
红:红色。
雨足:秋雨充足。
秋声:秋天的声音。
后:之后。
山沈:山色沉寂。
夜色:夜晚的景色。
主人:主人。
能:能够。
守静:保持宁静。
略:大致。
客心:客人的心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山水画卷。首句"亭与溪相近,无时不有风",设定了一个风景宜人的场所,溪水潺潺,与亭台遥相呼应,不论何时,都能感受到那清新的风。
接着"涧松生便黑,野藓看多红",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层次。山涧中的松树郁郁葱葱,呈现出深沉的绿色,而野外的苔藓则在秋风中泛着红意,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与和谐。
"雨足秋声后,山沈夜色中"一句,则将时间推进至秋雨之后,山谷间充满了秋天特有的声音,而当夜幕降临,大地便沉浸在深邃的夜色之中。这里不仅描绘了景象,也传达了一种静谧与深远。
最后两句"主人能守静,略与客心同"表明了主人对于这份宁静的珍视,同时也与来访的游客心灵相通。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美好寄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倾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个清幽静雅、生命力旺盛的山谷世界。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是一曲颂扬自然与内心宁静的抒情诗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颍川赵琏从予游逾二载复同夜坐草亭考索理义始至大辛亥十月癸未至皇庆壬子五月癸丑而止诵讲之馀时相与步武庭中倚树凝立仰观俯察莫匪佳趣间以所见辑成韵语得十馀篇于琏之行书以赠之
宵漏四十馀,疾急不可驻。
役夫昧昏夜,戍柝迷夙暮。
商颂歌悠扬,未足发归趣。
竹径流疏萤,蕉叶泻清露。
咿咿远鸡鸣,蝇声无乃误。
戏为麦灯歌
隐隐金光一线起,挑共华筵寂无语。
别将朴质试妍心,有人擘穗如擘纸。
茎叶旋枯莩膜在,普作光明不相碍。
仰看月影卜年丰,中有老农拥褦襶。
春宵秘戏本无方,鱼龙蹴踏争低昂。
烛下风来饼饵香,跽受明赐乐难忘。
法曲献仙音.题语石道人填词图和石帚韵
经乱湖山,送春池馆,日暮相逢何处。
墨泪单衣,白头行卷,沾愁共惜残俎。
怕故苑、沧波地,依前断魂去。漫回顾。
早东风、制成乡泪,空夜夜、看剑引杯狂舞。
我醉听君歌,奈萧条、时事如许。
唾月推烟,更花閒,莫道俊句。
甚江关游勌,老向西园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