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润 州 听 暮 角 唐 /李 涉 江 城 吹 角 水 茫 茫 ,曲 引 边 声 怨 思 长 。惊 起 暮 天 沙 上 雁 ,海 门 斜 去 两 三 行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声(bi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非常轻微,几乎听不到。
吹角(chuī jiǎo)的意思: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成就,吹嘘自己。
海门(hǎi mén)的意思:指出海门,比喻言辞直率,直截了当,毫不隐讳。
江城(jiāng chéng)的意思:指大江流域中的城市,特指长江流域的城市,也可泛指美丽的城市。
惊起(jīng qǐ)的意思:突然惊醒或惊动
两三(liǎng sān)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致在两个或三个之间。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暮天(mù tiān)的意思:指日落时分或天黑的时候。
曲引(qǔ yǐn)的意思:指通过巧妙的引导和诱导,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三行(sān xíng)的意思:指行为言语得当,不犯错误。
怨思(yuàn sī)的意思:怨恨和思念。
- 注释
- 江城:指长江边上的城市。
吹角:吹奏号角。
水茫茫:形容水面广阔无边。
曲引:音乐中引申出。
边声:边疆地区特有的声音,如军号、马嘶等。
怨思长:充满哀怨和思念之情。
暮天:傍晚时分。
沙上雁:沙滩上的大雁。
海门:江流入海的地方。
斜去两三行:成行地向海边斜飞。
- 翻译
- 江城响起号角声,水面辽阔一片迷茫,
乐曲中传出边疆的哀怨,引发无尽的思量。
- 鉴赏
诗人以江城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的画面。首句“江城吹角水茫茫”中,“江城”指的是长江之滨的某个城市,而“吹角”则是古代军营中的号角,用以传递命令或报时,给人以边塞军营生活的氛围。"水茫茫"形容长江水面辽阔无际,增添了一种苍凉之感。
接着“曲引边声怨思长”一句,“曲引”是指曲终人散后的余音,而“边声”则特指边塞的号角声。"怨思长"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这种情感在孤独的边塞生活中被无限放大。
第三句“惊起暮天沙上雁”描绘了一幅惊起的大雁在黄昏时分飞越沙滩的情景。"惊起"形容大雁受惊而起,"暮天"则营造出一种日落时分的静谧与孤寂,而"沙上雁"则是边塞特有的景象。
最后“海门斜去两三行”一句中,“海门”可能指的是长江入海之口,"斜去"形容大雁斜飞的姿态,而"两三行"则是对大雁飞行队形的生动描绘。
整首诗通过号角声、边塞景象、大雁飞翔等元素,传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军旅生活中孤独与苍凉氛围的深刻感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夏子乔招讨西夏
丹墀曾独绎丝纶,御札亲题第一人。
莺喜上迁张笔力,马谙西讨仗威灵。
亚夫金鼓从天降,韩信旌旗背水陈。
耆致尔功还奏阙,图形仍许上麒麟。
蔡君谟示古大弩牙
黄铜弩牙金错花,银阑线齿如排沙。
上立准度可省括,箭沟三道前直窊。
其度四寸寸五刻,鋈光历历无纤差。
蔡侯出此问谁得,往年客遗来琅琊。
琅琊筑城穿厚壤,既获磨洗争传誇。
莫知岁月孰制作,精妙近世应难加。
发机高下在分刻,今人妄射功仍赊。
愿侯拟之起新法,勿使边兵死似麻。
答中道小疾见寄
嵇康性弥懒,曾不废养生。
子姑当妙年,何乃劳其精。
老聃有至论,身孰亲于名。
诗本道情性,不须大厥声。
方闻理平淡,昏晓在渊明。
寝欲来于梦,食欲来于羹。
渊明傥有灵,为子气不平。
其人实傲佚,不喜子缠萦。
吾今敢告子,幸愿少适情。
时能与子饮,莫惜倒瓶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