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宫词·其六十》
《宫词·其六十》全文
唐 / 花蕊夫人徐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春殿千官却归上林莺舌报花时。

宣徽旋进新裁曲,学士争吟应诏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千官(qiān guān)的意思:指官员众多,数量庞大。

却归(què guī)的意思:表示事物最终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或归宿。

上林(shàng lín)的意思:指皇家园林,也用来形容花木繁盛、景色优美的地方。

新裁(xīn cái)的意思:重新裁剪或重新设计

旋进(xuán jìn)的意思:旋进是指以迅猛的速度向前推进或发展,形容事物快速进展或迅速发展。

宣徽(xuān huī)的意思:宣传和宣扬美好的事物或价值观。

学士(xué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学问非常丰富,知识渊博。

莺舌(yīng shé)的意思:指能言善辩,口才极好的人。

应诏(yìng zhào)的意思:接受皇帝的命令或召唤。

注释
春殿:春天的宫殿。
千官:众多官员。
宴却归:宴会结束后各自返回。
上林:皇宫园林。
莺舌:黄莺的鸣叫声。
报花时:报告花季的到来。
宣徽:宣徽院,宫廷管理机构。
旋进:立即呈上。
新裁曲:新创作的乐曲。
学士:文人学士。
争吟:争相吟诵。
应诏诗:响应皇帝命令而作的诗。
翻译
春天的宫殿里官员们宴会结束各自归去
宫苑中的黄莺用婉转鸣叫宣告着花开的时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春天举行的宴会之后的景象。"春殿千官宴却归"一句,勾勒出宫廷内外众多官员参加盛大宴会后的画面,这些仪表堂堂的人物在春日里共同庆祝着什么,气氛庄重而热闹。"上林莺舌报花时"则是在这个背景下,传达了自然界的信息,通过鸟鸣声来报告春天已经到来的消息,这不仅是时间的标志,也是生机勃勃的一种象征。

接下来,"宣徽旋进新裁曲"一句,透露出了宴会中的音乐活动。宣徽可能指的是宫中的乐器,而新裁曲则意味着有新的乐曲在此时被创作并演奏,这里的“旋进”给人以一种节奏感和动态美的感觉。

最后,"学士争吟应诏诗"展现了宴会上文人的雅兴。学士们可能是在皇帝或高官的要求下(即“应诏”),竞相吟咏着他们的诗作,这不仅展示了当时文学艺术的繁荣,也反映出宫廷文化中文学与权力之间的紧密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唐代宫廷生活的生动画卷,不仅有着豪华的节庆气氛,也透露出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自然美好的融合。

作者介绍

花蕊夫人徐氏
朝代:唐

猜你喜欢

纪行诗·其二十四

巡守绥畿甸,游从览近风。

山川随地异,声教此时同。

王业艰难远,神都制作雄。

按行循故事,不用避青骢。

(0)

立秋雨中

新秋雨未解,似厌伏暑毒。

霏微过前林,淅沥鸣幽屋。

枸杞珠璎明,双柏翠幢沃。

推蓬喜昼凉,展卷理旧读。

不才逢休运,文苑忝丰禄。

报效惭荒疏,奉持慎微独。

古道虽荆榛,人心炯明烛。

唐虞岂难致,稷契宜自勖。

侧闻皂囊进,屡见新敕目。

折槛久不闻,焚裘矫庸俗。

君子欣同心,芝兰共芬馥。

孔融常不寐,杞国忧颇蹙。

寒暑有代谢,日月有盈缩。何以陶我怀,尊中湛?醁。

(0)

题李奉使诗卷·其二

雕题承正朔,口舌代干戈。

气运于今盛,人材比古多。

郎君登膴仕,孙子擢巍科。

文物声邹鲁,勋名少伏波。

(0)

冬夜

室暖知冬候,更长识老情。

客毡初梦觉,邻烛更书声。

漏缓风传远,窗虚月透明。

自存中夜气,起咽玉池清。

(0)

秋日杂兴五首·其四

秋园风露高,丛菊有丹白。

丹者挺寻丈,枝叶纷以碧。

结花小如钱,何以答春泽。

白花大盈围,心叶窘虫食。

卑栖众草中,根干才咫尺。

芳烈固不衰,终焉鲜颜色。

低昂不相慕,观者徒太息。

(0)

贰守何能尔,明公特异哉。

蜚声惊大府,报最达重台。

政洽邦千里,心清水一杯。

威名动草木,颂语出□□。

儒术行中道,文光炳上台。

菁莪思乐育,徵粟可迟回。

飞檄如星急,连樯驾浪来。

轮囷登廪庾,精洁粲珠□。

炊爨迷深竹,抠趋失故苔。

馨香通肸蚃,勋业此胚胎。

统宇弘无际,颠厓政可哀。

箕畴先食货,商鼎赖盐梅。

峻陛高班入,彤庭紫诏裁。

咨询周远迹,答问彻□□。

盛德乾坤报,危言山岳摧。

田畴无失业,府库孰非财。

燮理阴阳事,消沈水旱菑。

虞谟恒赞赞,汉网愿恢恢。

泽沛弘羊雨,霾空野马埃。

常令见白日,终老北山隈。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