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人幽兰》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答 人 幽 兰 宋 /苏 辙 幽 花 耿 耿 意 羞 春 ,纫 佩 何 人 香 满 身 。一 寸 芳 心 须 自 保 ,长 松 百 尺 有 为 薪 。
- 注释
- 幽花:指在寂静或隐蔽处开放的花朵。
耿耿:形容心情或事物清晰、明亮。
羞春:对春天的繁华感到羞涩或不愿与之争艳。
纫佩:缝制佩饰,古人的装饰方式。
香满身:浑身散发香气。
一寸芳心:比喻微小但珍贵的情感或心意。
须自保:必须自己保护。
长松百尺:非常高大的松树。
有为薪:可能被砍伐作为燃料。
- 翻译
- 幽静的花朵含羞于春天的繁华,谁会把它们缝入佩饰,让香气充满全身。
芬芳的心意需要自我守护,哪怕是最长的松木也可能被砍作柴火。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答人幽兰》,诗人以幽兰为题,通过对兰花的描绘,寄寓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幽花耿耿意羞春",形象地写出兰花在春天里虽不张扬,但其清雅的芬芳却足以让春色为之羞愧,展现了兰花的高洁品质。"纫佩何人香满身",进一步赞美兰花香气四溢,佩戴者身上香气缭绕,暗示了兰花不仅美在外表,更在于内在的馨香。
"一寸芳心须自保",诗人借兰花的坚韧与自我保护,寓意人应保持内心的纯洁和独立,不随波逐流。"长松百尺有为薪",则以长松比喻兰花的高尚品格,即使被砍伐,也能成为有用的木材,象征着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守自我,发挥价值。
整首诗通过兰花的意象,表达了对人格独立、内心纯净以及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体现了苏辙的文人风骨和人生哲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龙吟
冻云阁雨,长风送雪,万里无凝滞。
斜斜整整,纯白入素,应同太始。
袁巷萧条,冷光寒透,有人曾至。
但圆虚上下,澄明莹洁,如□□、混元气。
时听松篁泻坠。任山川、珠联玉缀。
一尘不染,一毫不现,真空妙治。
祥应三白,润归多稼,已成丰岁。
待收拾大翁,茶盐贺喜,兴村东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