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罢泉声急,斋馀磬韵长。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哭 同 舍 崔 员 外 唐 /韦 庄 却 到 同 游 地 ,三 年 一 电 光 。池 塘 春 草 在 ,风 烛 故 人 亡 。祭 罢 泉 声 急 ,斋 余 磬 韵 长 。碧 天 应 有 恨 ,斜 日 吊 松 篁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天(bì tiān)的意思:指蓝天,晴朗明净的天空。
池塘(chí táng)的意思:池塘指的是一种水源,比喻一定范围内的事物或环境。
春草(chūn cǎo)的意思:指在春天生长的草,比喻年轻的人或事物。
电光(diàn guāng)的意思:指闪电般的速度和光芒。
风烛(fēng zhú)的意思:比喻地位低下、无能力或无地位的人。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松篁(sōng hu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心地慈善。
天应(tiān yìng)的意思:指天地应合,事理顺遂,形容事情顺利如意。
同游(tóng yóu)的意思:一同游玩、同行旅游
斜日(xié rì)的意思:夕阳斜照的时候,指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暗示事物已经到了结束或衰落的阶段。
应有(yīng yǒu)的意思:应该有的,理应拥有的
- 翻译
- 重回到我们曾一同游玩的地方,仿佛已过三年,时间如闪电般飞逝。
池塘边的春草依旧青翠,但风中的蜡烛已熄,象征着故友已离世。
祭祀过后,泉水的声音显得格外急切,斋戒后余留的钟声悠长。
蔚蓝的天空或许也有遗憾,斜阳下独自凭吊着松竹,怀念故人。
- 注释
- 却到:重新来到。
同游地:一起游玩的地方。
三年一电光:形容时间快速流逝。
池塘春草在:池塘边春天的草依然茂盛。
风烛:比喻寿命短暂,像风中摇曳的蜡烛。
祭罢:祭祀结束之后。
泉声急:泉水流淌的声音急促。
斋馀:斋戒后。
磬韵长:钟声悠长。
碧天:蓝天。
应有恨:应该也有遗憾或失落。
斜日:夕阳。
吊松篁:吊唁松竹,象征对逝者的怀念。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所作,名为《哭同舍崔员外》。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却到同游地,三年一电光。"
这两句描写诗人回到曾与故友共同游历的地方,三年过去了,只有偶尔的闪电照亮那片天空,给人的感觉是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冷漠。
"池塘春草在,风烛故人亡。"
这里写到了池塘边春草依旧,而那个曾经在此欢笑的人却已经不在了。"风烛"形容微弱的光线,给人以淡淡哀愁。
"祭罢泉声急,斋馀磬韵长。"
祭祀结束后,山谷中的泉水声响而急促,而斋戒后的磬石敲击声绵长,这些自然的声音似乎在回应诗人的哀思。
"碧天应有恨,斜日吊松篁。"
最后两句,诗人感慨于碧蓝的天空中似乎也蕴藏着无尽的悲伤,而斜阳之下,吊念那些挂在松树上的遗物,这些都是对逝者深情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故人生前点滴记忆的回味,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