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题墨竹长卷与汪遂良》。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墨竹画卷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与精神。
首句“摩诃池上龙千年,化为匹练横曳烟”,以神话般的想象开始,将摩诃池上的龙比喻为一条飘扬的丝带,在烟雾中蜿蜒,既神秘又富有动态感。这里不仅描绘了竹子所在的环境,也暗示了竹子坚韧不拔、超凡脱俗的精神品质。
接着,“拔石数茎冲苍天”一句,直接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状态。竹子从岩石中破土而出,直指苍穹,表现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精神的赞颂。
最后一句“我见其面何必全”,则表达了诗人对竹子整体形象的欣赏,并强调了内在精神的重要性。这里的“面”可以理解为竹子的整体形象或精神面貌,诗人认为并不需要完全展现出来,内在的品质和精神才是最为关键和值得赞赏的部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竹子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典型植物,所蕴含的坚韧、高洁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特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渡江云.为陈柱翁题黄宾虹桂林山水长卷
飞仙苍玉佩,御风散落,疏密点漓江。
剑从天外倚,剖璧分圭,千里近相望。
沧波残画,仗秋阳、点缀丹黄。
怀旧游、吸光餐渌,诗思乱蓬窗。谁降。
年华晼晚,心迹依违,算湘累天放。
空坐阅、云涯芳杜,劫海红桑。
羁愁剪断淞江水,梦故山、林桂丛荒。
图展对,怡然一叶徜徉。
念奴娇
杨花遗恨,怅芳丛魄冷,素馨薰月。
黄土佳人今古恨,天护埋香荒碣。
白马朝来,彩云暮散,蜀道啼鹃血。
当是宫女,料应幽恨能说。
锦江流水年年,飞红一片,付与辞春鴂。
洛浦翩鸿神女赋,写出陈思呜咽。
薄命凋花,柔情黏絮,黄绢人称绝。
清凉坏壁,近传佛赞苔啮。
风入松.过西湖旧居
西湖不厌百回经。风日忆承平。
画船散后供幽赏,烟云态、百变阴晴。
秋在寂无人处,诗怀荡入空明。凤林重听晚钟鸣。
坏壁认题名。墙阴一片苔衣绣,想拈毫、曾立娉婷。
摇落江天文藻,钱塘凄咽潮声。
大江东去.明南海邝湛若先生露书扇
伯鸾高谊,似翩翩浊世,六如唐子。
海雪人归无处认,剩有文章而已。
示我新词,爱他豪兴,绝妙泥金纸。
慨然投赠,保存三百年矣。
遥想历境燕齐,曳裾吴楚,遗迹岑蓝市。
天上玉麟羁不住,浩气争来锋底。
明季多才,若论风度,期近青莲李。
一琴何重,都成千古知己。
齐天乐.寄怀龙左臣明经朝辅广西,用姜白石韵
离怀梦断江郎赋。醒来尚闻君语。
昔日鮀城,今朝象郡,是我新添愁处。凭谁代诉。
况唧唧秋声,闷人机杼。
海外楼台,那堪此际说心绪。巴山依然夜雨。
奈骊歌唱去,难系桥杵。
天末风凉,双溪月落,定有相思同数。新词寄与。
好烦却凌波,递书神女。饭颗山头,莫吟诗太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