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紫茄五首·其一》
《紫茄五首·其一》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何物昆崙种,曾经御苑题。

似葵能卫足,非李亦成蹊。

落实寻常味,攀条径寸低。

玉盘如可荐,宁复怅云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何物(hé wù)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的真实面目、本质;也可以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疑问、质疑。

径寸(jìng cùn)的意思:形容非常短小,微不足道。

落实(luò shí)的意思:指将计划、政策或决策等具体实施并付诸行动。

攀条(pān tiáo)的意思:攀附权势或高位,以谋求利益或地位。

卫足(wèi zú)的意思:保护自己的脚步,指谨慎行动,小心谨慎。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御苑(yù yuàn)的意思:指皇帝的花园或皇家园林,也用来比喻权势高强的人所掌控的地方。

玉盘(yù pán)的意思:指玉制的盘子,比喻珍贵而美好的事物或机会。

云泥(yún ní)的意思:比喻差别极大,相差悬殊。

曾经(céng jīng)的意思:曾经表示过去的时间,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紫茄五首》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紫茄的独特魅力。诗中以“何物昆崙种”开篇,巧妙地将紫茄与传说中的昆仑山相联系,赋予了紫茄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气质。接着,“曾经御苑题”一句,暗示紫茄曾被种植于皇家园林之中,更增添了其珍贵的地位。

“似葵能卫足,非李亦成蹊”两句,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紫茄与向日葵、李树进行对比,既赞美了紫茄如同向日葵般坚韧不拔,又强调了它不同于李树的独特价值和影响力。通过“落实寻常味,攀条径寸低”这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紫茄的生长状态和外观特征,既表现了其平凡中的不凡,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玉盘如可荐,宁复怅云泥”表达了诗人对紫茄的欣赏之情,以及将其视为珍贵之物的态度。整首诗通过对紫茄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更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慈乌

慈乌在林,爰返其哺。哀哀母氏,弃我弗顾。

慈乌在林,载飞载集。哀哀母氏,弃我弗恤。

人孰无父,我独早孤。人孰无母,我独告殂。

昊天悠悠,降此大咎。忧心憧憧,疢如疾首。

朝跻于堂,泪交我颐。夕降于堂,泪渍我衣。

我绩我蚕,我书我诗。惟母之训,云何弗思。

兰山苍苍,鄞水汤汤。心之思矣,曷惟有忘。

兰山岌岌,鄞水湜湜。心之思矣,曷其有极。

(0)

和陶诗·其六命子

世有显人,吾何为始。伟哉武昌,遗泽千里。

皇考继之,载安其止。仕路有声,闻过则喜。

(0)

雍熙寺书

维扬逢小春,风叶散空宇。

寂寞寄雍熙,悲乡泪如雨。

何以慰我心,灯下援琴抚。

知音苦未逢,芳华为谁吐。

(0)

长相思.春日郊外

桃未红。杏未红。近社郊原尚似冬。连朝频刮风。

麦茸茸。草茸茸。菜吐黄花三两丛。春光何处浓。

(0)

题西湖景画

平生梦寐想西湖,老大才能阅画图。

绕村幽径不堪步,横渡扁舟若可呼。

天竺钟声出云里,雷峰塔影沉波底。

花间缘绮苍童抱,柳下朱阑翠鬟倚。

汀鹭联拳雪羽毛,渊鱼拨剌金鳞尾。

游人竞泛总宜船,三三两两六桥边。

细文轻绢新裁扇,浅色香罗初换绵。

回桡别自寻佳处,直向菱荷尽头去。

风蒲烟苇接连洲,露叶晴梢高下树。

曾闻此地最繁华,试访钱家与宋家。

故趾春深走麋鹿,古城秋暝啼鸱鸦。

事殊时改空陈迹,射潮有箭留砂碛。

坠井银缶许世传,渡江泥马知谁识。

葛岭妖桃照眼红,苏堤芳草伤心碧。

华堂永日玩丹青,逍遥绝似武林行。

凭君莫说杭州景,惹起登临无限情。

(0)

应制赋黄鹦鹉诗二首·其一

色正中央世所奇,绛膺丹趾古尤稀。

远乘花雨辞滇水,高挹天香觐帝闱。

上苑金莺难并侣,碧霄黄鹄喜联飞。

信斯瑞物非徒致,惟我皇仁被九围。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