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兵息塞烽冷,罗殿马来蛮草青。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饯 云 壑 唐 使 君 赴 邕 州 宋 /乐 雷 发 {
上 竹 下 思 }簩 竹 畔 拥 双 旌 ,回 首 江 蓠 隔 楚 汀 。曾 向 前 贤 参 学 问 ,且 教 远 俗 识 仪 型 。安 南 兵 息 塞 烽 冷 ,罗 殿 马 来 蛮 草 青 。怅 望 铃 斋 何 处 是 ,遥 瞻 朱 雀 认 诗 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参学(cān xué)的意思:参加学习或参观学习。
怅望(chàng wàng)的意思:形容心情沮丧、失望、忧愁。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江蓠(jiāng lí)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或姿态优美如莲花。
铃斋(líng zhāi)的意思:指清静的居所,比喻清净的心灵和修养。
前贤(qián xián)的意思:指古代有才德的先贤和前辈人物。
诗星(shī xīng)的意思:指才华出众的诗人或文学家。
双旌(shuāng jīng)的意思:指两面旗帜,比喻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向前(xiàng qián)的意思:表示朝着前方、向前进的意思。
学问(xué wèn)的意思:学问指的是知识、学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遥瞻(yáo zhān)的意思:遥远地凝视,远望。
仪型(yí x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仪态庄重,举止端正。
远俗(yuǎn sú)的意思:远离世俗之风气,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朱雀(zhū què)的意思:指朝代兴盛、繁荣的象征,也指美好的事物。
- 注释
- 簩竹:竹林。
拥:簇拥。
江蓠:江边的篱笆。
楚汀:楚地的沙洲。
参学问:请教学问。
远俗:远方的百姓。
仪型:典范。
安南兵息:安南战争结束。
塞烽:边境烽火。
罗殿:宫殿。
铃斋:官署名。
朱雀:南方或皇宫象征。
诗星:灵感的诗歌之星。
- 翻译
- 在竹林边簇拥着两面旗帜,回头望去,江边的篱笆隔开了楚地的沙洲。
我曾经向德高望重的人请教学问,也希望能以此让远方的百姓了解典范。
安南的战事已经平息,边境的烽火冷却下来,宫殿周围的草地一片青翠。
满怀惆怅,不知铃斋(官署名)在哪里,只能远远眺望,寻找那朱雀星(象征南方或皇宫),像是寻找灵感的诗歌之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唐使君赴任邕州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于远方事务的关切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波动。
“簩竹畔拥双旌,回首江蓠隔楚汀。”这里通过对竹林与旗帜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军旅生活的氛围。同时,“回首”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事物的眷恋之情。
“曾向前贤参学问,且教远俗识仪型。”这两句透露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身的修养与追求。
“安南兵息塞烽冷,罗殿马来蛮草青。”这里描绘了一种边塞的平静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通过对军事活动的停歇和自然生长的描述,表达出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怅望铃斋何处是,遥瞻朱雀认诗星。”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怀念,以及通过观察天象来寻找诗意的行为。这里的“怅望”和“遥瞻”都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深情与渴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的多维度描绘,构建出一个既有广阔视野,又不失细腻情感的艺术空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冉冉孤生竹
流萍依清源,孤鸟宿深沚。
荫干相经萦,风波能终始。
草生有日月,婚年行及纪。
思欲侍衣裳,关山分万里。
徒作春夏期,空望良人轨。
芳色宿昔事,谁见过时美。
凉鸟临秋竟,欢愿亦云已。
岂意倚君恩,坐守零落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