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五》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五》全文
明 / 宋应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宦场头尚协恭一心为国相容

结成死党排殊调报复循环汝国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报复(bào fu)的意思:指为了回应或报答对方的恶意行为而采取行动,通常是以相同或更严厉的方式对待对方。

宦场(huàn chǎng)的意思:指官场,特指官僚体制中的斗争和权力争夺。

结成(jié chéng)的意思:形容团队、联盟等组织形成并紧密团结在一起。

仕宦(shì huàn)的意思:仕宦是指担任官职,从事政务。

殊调(shū diào)的意思:指与众不同的调子,形容与常规不同或独特的方式。

为国(wèi guó)的意思:为了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

相容(xiāng róng)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物能够和谐地共存,相互融洽,不产生冲突或矛盾。

协恭(xié gōng)的意思:和谐友好,互相尊重。

循环(xún huán)的意思:指事物不断重复、循环往复的过程。

一心(yī xīn)的意思:全心全意、专心致志

自相(zì xiāng)的意思:自我相互之间。

鉴赏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宋应星的《怜愚诗四十二首》之五,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官场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

首句“仕宦场头尚协恭”,描绘了官场中人们为了适应环境,往往表现出表面的和谐与恭敬。这反映了官场中普遍存在的“官场文化”,即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采取各种策略以求得与他人的合作与共存。

次句“一心为国自相容”,表面上看是强调个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但实际上暗含讽刺。在官场中,这种“一心为国”的表象背后,往往隐藏着个人利益的考量,以及为了实现个人目标而与他人合作或妥协的行为。这句诗揭示了官场中看似一致的行动背后,实则存在着复杂的利益交换和权谋运作。

后两句“结成死党排殊调,报复循环汝国凶。”进一步揭示了官场中的另一面——结党营私。在官场上,一些人会形成紧密的利益集团,排斥异己,甚至不惜手段打击与自己观点不同或地位相冲突的人。这种排异性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还可能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对整个国家和社会造成伤害。这里的“汝国凶”暗示了这种恶性循环的后果,即国家和人民将因此遭受损失和危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场现象的深刻洞察,展现了官场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以及这些现象对社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它提醒人们关注并反思官场生态,促进更加公正、透明和健康的政治环境的构建。

作者介绍
宋应星

宋应星
朝代:明   字:长庚   籍贯:奉新(今属江西)   生辰:公元1587—约1666年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汉族江右民系,奉新(今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宋应星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猜你喜欢

长门怨

天上神仙也别离,人间那得镇相随。

不须贵买临邛赋,只想君王未见时。

(0)

东坡赤壁图

先生矫矫人中龙,京尘千丈不可容。

五年一梦落江海,翩然野鹤开囚笼。

雪堂闭户读书史,兴来飘然弄云水。

黄泥坂下醉三更,赤壁矶头航一苇。

明月清风共一江,迈往之气无由降。

酒酣作赋记清赏,袖有巨笔如长杠。

一朝骑鲸寻李白,人间俯仰成今昔。

续弦无处觅鸾胶,见画思公空叹息。

(0)

寒食祀坟回登临西原废寺二首·其二

当年云构倚天开,一夕烟尘化劫灰。

佛阁丹青馀瓦砾,禅房花木亦蒿莱。

春风万里骚人怨,落日千秋杜宇哀。

断础荒烟无限意,一章诗律为谁裁。

(0)

中书大丞相耶律公挽词二首·其一

砥柱中流折,藏舟半夜移。

世贤高允相,人叹叔孙仪。

未拜荆州面,尝蒙国士知。

无阶陪引绋,万里望灵輀。

(0)

送方上人西蜀省亲

道本绝方所,随缘触处真。

家乡元不远,父子即非亲。

径藓粘轻策,江华拂净巾。

东吴与西蜀,曾不间纤尘。

(0)

评梅

月旦花前岂乏人,风霜齿颊带阳春。

江南野史馀芳论,绝世清如古逸民。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